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汽車會:揸車為慳時間 徵費難解決塞車

時間:2022-06-11 04:23:34來源:大公报

  立法會昨日公布「過海隧道擠塞徵費的原則和西區海底隧道的接收安排」文件,披露運輸署計劃在三條過海隧道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表示,對相關計劃不太看好,認為做法不適合本港道路的實際情況,對解決繁忙時段的隧道塞車問題未必有效。

  他解釋,車輛過海的途徑需倚賴過海隧道,而目前三條過海隧道均須收費,沒有其他可代替的無收費道路過海,故認為調整隧道收費來減少車輛流量的做法並不適合本港,因為不少駕駛者容易墮入「無得揀」的情況,有必要在繁忙時段過海的還是「你要收幾多,我就要畀幾多,幾貴都要畀」。參考部分海外國家或地區,較為路多車少,通常在收費路段以外另設無收費路段供駕駛人士選擇。

  他說:「估計唔會有太多駕駛者會為了平10元、8元,而等多半個鐘先過海。點解有司機寧願兜路,都要行紅隧?因為計過度過,紅隧平、西隧貴,但又不選擇搭公共交通工具,換句講他們是必須揸車過海。事實上,很多人揸車是剛性需求,本港同樣受土地問題困擾,很多市民在新界買樓租樓,如果唔揸車,可能要轉好多次車才返到工,又要花更多時間在返工放工上,時間就是金錢!車主是精明的。」

  倡「位置先決」紓緩問題

  「本港受塞車問題困擾長達數十年,政府責無旁貸,最初沒有善用過海隧道分流車輛,其中一個致命傷是隧道交由私人公司經營,反觀大部分外國的隧道均由政府管理,容易實行車輛點到點的行駛模式,即使用最近出發點和目的地的隧道,慳到好多塞車成本,收費毋須變成首要考慮的因素。正如身處紅磡需前往銅鑼灣,當然是行紅隧最近。」

  所以,李耀培認為「擠塞徵費」不能真正為三隧分流,反而是勞民傷財,究其原因還是「沒有可替代道路」過海,猶如強迫別人用更貴的服務,亦不如「位置先決」的做法來得高效率。

  他舉例說,正如紅隧和東隧都早已回本,其實過海隧道甚至不一定要收費,重申「位置先決」才不會本末倒置,還有助交通樞紐暢順,促進經濟及物流等活動。 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