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大研究「慢地震」 助了解地殼斷層

時間:2020-09-02 04:23:36來源:大公報

  【大公報訊】記者常彧璠報道: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研究揭示,二十多年前新發現的「慢地震」也遵循一般地震的比例關係,為進一步掌握地震如何隨着時間、沿着斷層釋放能量提供新方向。

  地震發生的地點,即是兩個板塊岩層斷裂的地方,稱為斷層;斷層移動發生的時間一般較短,有紀錄以來最強烈地震的晃動時間也只是約十分鐘。不過在二十多年前,科學家發現斷層間中會以慢速移動,這些被稱為「慢滑移」的活動可歷時數周甚至更長。由於慢地震多數發生於地殼深層,能量釋放緩慢而只產生極度微弱的震動,稱為震顫,因此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未能被識別。

  此後,科學家一直希望了解為何斷層會以不同的速度移動,以及慢滑移活動與一般地震之間的關係。

  震顫頻率隨時間距離下降

  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助理教授陳衍佐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美國加州聖安德烈斯斷層於過去十年偵測到的數十萬個震顫數據,發現震顫群組的頻率會隨着時間及距離而下降,且慢滑移中地震所釋放能量亦與持續時間的三次方成正比,二者皆與一般地震相同。

  陳衍佐表示,具破壞力的大地震數百年才會於同一斷層上發生,而每隔數年便會有一次規模相當的慢滑移活動,因而可提供足夠數據用於研究地殼能量在同一斷層段循環累積及釋放,有助於準確監測地震並作出適當應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