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比賽現場。下圖:《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幕式現場。
【大公報訊】記者王珏北京報道:人類舞步與機械關節碰撞出「碳硅交響」,「穆桂英」機甲和小演員共唱乾坤,牡丹芍藥紋樣綻放於合金之軀……近日,在北京舉辦的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開幕式上精彩紛呈的「機器人秀」讓科技與藝術實現了「雙向奔赴」。
年初,「機器人在春晚扭秧歌」話題引爆海內外社交媒體,「中國機器人進化速度太快了!」的驚嘆刷屏網絡。春晚舞台的驚鴻一瞥,開啟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下稱總台)機器人主題報道的新篇章。短短半年間,總台連續推出「保姆機器人大會」「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以及《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極速爭鋒.首屆機器狗田徑賽》等系列節目,涵蓋運動競技、服務展示、工業應用等維度。
作為傳播者與記錄者,總台通過創新節目矩陣,全景式呈現機器人在養老陪護、消防救援等生活場景的應用實況,以趣味互動消解技術距離感,勾勒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的生活圖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何天平指出,這種「場景化呈現+情感化表達」的傳播模式,成功將芯片型號、傳動效率等數據轉化為觀眾可感知、可理解、可共情的生活敘事,冰冷的鋼鐵之軀被賦予了溫暖的生命力,讓機器人不再是實驗室裏的抽象概念,而是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夥伴。
這些機器人主題節目的成功落地與廣泛傳播,離不開總台在技術前沿的持續探索。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5G通信等技術正席捲全球。如何運用科學技術賦能內容生產傳播,成為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必答題」。
作為當今世界體量規模最大、業務形態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的綜合性國際傳媒航母,總台正以一場深刻的技術革新積極探索書寫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總台答卷」。自2018年成立以來,總台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推動「5G+4K/8K+AI」等關鍵技術從「點狀」突破向「體系化」集成演進,深刻重塑了內容的採、編、播、傳各個環節,並在諸多前沿技術領域屢創首次:2020年成功實現全球首次萬米深潛4K超高清信號直播和珠峰登頂高清5G直播;從北京冬奧會到杭州亞運會再到巴黎奧運會,持續以8K超高清技術創造出多個重大活動製播的「歷史第一」,在國際上樹立了超高清製播的「中國標桿」;在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奧會上,總台還將歷史上首次承擔冬奧會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兩個項目的國際公用信號製作……
「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在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進程中,總台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支點,以技術突破錘煉科技「攻堅力」,以創新思維引領科技「驅動力」,以科技賦能拓展媒體「影響力」,在守正創新中持續鞏固拓展主流輿論陣地,以堅實步伐助力科技強國戰略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