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及投資交流研討會」13日在深圳河套舉行。\大公報記者李薇攝
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聯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及投資交流研討會」13日在深圳河套舉行。逾200位來自香港及內地的創新科技界人士、創業家與投資者參會。
數據顯示,過去10年,香港初創企業數量從約1000家上升至4694家,增長近5倍。現場,來自香港科技園的代表科創企業分享了AI產品走入實際應用場景,與各行各業融合的「AI+」成果。其中,從搬運重物、識別靶點研製新藥到早期癌症篩查,港企湧現一批潛力巨大的應用成果,顯示出AI在醫療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大公報記者 李薇深圳報道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理署長哈夢飛透露,在政府資金投入方面,香港政府成立超過25年的創新及科技基金,有十個不同資助計劃,過去20多年批准約8萬個項目。哈夢飛認為,香港是初創企業的理想之選,強有力的支持,將吸引更多企業落戶香港三大科技園區。
諾達科技機械人有限公司CEO及聯合始創人林智祥指,「我們認為機器人要真正可靠,關鍵在於能完成人們可依賴的任務,尤其是在承擔髒活累活時保持穩定。」林智祥介紹,目前,諾達科技的機器人已在香港17家不同醫院投入使用,承擔大量原本由人力完成的繁重工作,如推動四五百公斤的鐵籠子。機器人的穩定性成為替代人力完成此類工作的關鍵。
研AI視覺技術 提高機器人效率
為實現機器人可靠運行,諾達科技在香港科技園成立專門部門研究視覺技術。通過算法,機器人不僅能利用激光雷達進行日常導航,還能借助AI在日常運營中高效工作。例如,當機器人遇到病床阻擋時,後台工程師會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在沒有視覺技術時,工程師只能通知後勤人員處理,而視覺技術能快速識別問題,提高解決效率。」而對於家庭機器人,林智祥表示,人們更希望AI識別能傳達對場景的實在認知,使機器人真正可靠。「當人形機器人走進家庭,人們期待的不僅是其能炒菜、煮飯、洗衣服,更希望它能穩定可靠地發揮作用,這也是我們推動機器人普及的使命。」
消化道癌症早篩 成本有望降90%
「在AI+醫療」領域,英矽智能大灣區負責人潘穎表示,團隊利用AI發現靶點和設計的一款藥物,目前已成為全球首款進入2期臨床試驗的AI藥物。作為一家AI驅動生物科技企業,在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領域,公司從靶點發現到臨床前候選藥物確定僅用時18個月,相關成果已發表在《Nature》等頂級期刊。
芨影科技公司創始人及總裁邱和松介紹,目前,公司已為42家醫院完成消化道早癌AI輔助診斷系統安裝,今年年底前將完成與中國內地500家醫院的合作,覆蓋鄉鎮衞生院至三甲醫院。「這套系統可將早期癌症的篩查成本降低90%。」
經過多年發展,芨影科技形成了完整的技術、市場和人才培養閉環,過程中香港科學園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香港科學園為初創企業提供了非常多支持項目,包括人才招聘、投融資、企業成長、企業管理,都有一個完整的生態鏈。」邱和松坦言,在AI+醫療這一交叉技術領域,公眾的認知尚不深入,而香港科學園公司提供的豐富投融資途徑和資源網絡,成為了芨影科技的堅實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