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英達家珍藏着曾祖父英斂之許多筆墨真跡。
英達家至今仍珍藏着曾祖父英斂之的許多筆墨真跡,被英達謙稱為「燕石自珍」,分別掛於不同房間,就像一百多年後先祖與家族成員的傾心對談和諄諄告誡,也像是英斂之自己的心靈獨白。
「我相信這是他一生的座右銘——『傲骨虛心真力量,熱腸冷眼大慈悲』。」
「這一幅是已經到香山靜宜園了。上聯『琴書詩畫,達士以之養性靈,而庸夫徒賞其跡象』,下聯『山川雲物,高人以之助學識,而俗子徒玩其光華』這個境界!」英達說,清史稿中有《英華傳》,英斂之是作為清末著名書法家入傳的。他特別喜歡這幅字的原因還有,其中可以摘出「英達」二字,可以截用。這與其是一種文人的旨趣,更可視為一種生命的隔空對話。
「英斂之以香山為基地,給那裏的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香山成為北京最早的用電地區,是英斂之促成的。這幅寫於香山靜宜園時期,上聯『新得林園栽樹法』,下聯『喜聞子弟讀書聲』,100多年前啊,他老人家就認準了:強國,富民,有什麼好辦法?一是讀書,二是栽樹。」英達感慨道:「我已經活過了英斂之先生的年齡,怎及他的百分一啊!」
英達認為,英斂之的《大公報》和辦報思想,並不是孤立的,他有一整套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的深刻思考,並不斷做出探索和實踐。「在中國歷史上,英斂之的影響是久遠的,現在做結論,可能依然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