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動畫中埃利奧與小格在星際旅行中成為好友。右圖:動畫故事內容略顯單薄,轉折設計不合理。
外星人,太空探秘這些主題在國內外電影中都是經久不衰的題材。在暑期檔,《玩轉腦朋友》的動畫製作團隊帶來的新作《外星奇遇記》(內地譯《地球特派員》)正是希望通過小男孩埃利奧的宇宙奇遇之旅,與孩子們一起探討「孤獨與自我成長」這個主題。\王鶴霖
人類如此熱衷於外太空對話,熱衷於尋找另外的文明,這正是人類的孤獨與尋找另一個「我」的渴望。
理解「怪孩子」的獨一無二
動畫主角埃利奧被光速帶到了外太空,看到了不一樣的宇宙,象徵着人類與外星的對話得到回覆,也象徵着地球式的孤獨終於被打破,人類發自內心地問詢「宇宙中是否還有另一個我?」在此刻也得到了解答——地球也許並不孤單,外星人與外星文明也許也並不可怕,浩瀚宇宙也有一群同頻的生命。
埃利奧與單身的姑姑一起生活。一次意外,讓埃利奧被帶到「星際社區」成為「地球特派員」,一個在地球上不被認可的小孩反而利用他的想像力,與千奇百怪的外星人溝通,搭建起兩方溝通的橋樑。在外太空他收穫了朋友,實現了自我價值,逐漸成長為一個勇敢的男孩。
同一時期的宇宙中還有另一個小怪物名叫「小格」,因與族人的與眾不同被戲稱為天真的「小廢柴」,兩個怪小孩在宇宙中相遇,最終在一次次探險中成為好友,這是埃利奧與小格的歷練,同樣也是他們各自家長的成長,讓他們學會了理解孩子,認識到孩子的獨一無二。
故事未達皮克斯巔峰水準
整部作品值得誇讚的創新之處不少,視聽語言,畫面色彩等都延續了皮克斯的一貫風格,甚至可以說高於過去作品的視聽語言水準。外星生物小格的一句「可是我喜歡你」亦讓觀眾感動不已。但本片亦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故事內容較普通,就是個傳統的「怪胎」小孩(英雄)拯救宇宙的故事內核。拋開皮克斯出品的光環來看,《外星奇遇記》是一部合格的合家歡動畫,但如果與皮克斯出品的其他動畫相比,內容方面略顯單薄。
其次,缺乏合理的鋪墊與衝突,例如埃利奧前期與姑姑矛盾重重,後續姑姑突然就理解了孩子,缺乏事件推動。外星生物聯盟對男孩過分信任,將宇宙安危託付給一個孩子,人物行動線設計不合理,缺乏邏輯。
《外星奇遇記》確實是一部不錯的暑期檔合家歡動畫,但絕非皮克斯巔峰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