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紫檀築夢 十年心血雕城門

時間:2018-06-12 03:16:39來源:大公網

  圖:單霽翔、謝辰生、陳麗華和趙少華(從左到右)共同為《陳麗華的城門夢》一書揭幕/大公報記者朱燁攝

  由北京紫檀文化基金會和故宮出版社編輯出版、記述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女士歷時十載,採用珍貴的紫檀及陰沉木,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檀雕技藝」的雕刻手法,藝術性復現老北京城門及其歷史變遷的重磅圖書《陳麗華的城門夢》,在97歲高齡的文物界著名專家謝辰生、前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等諸多文化界大家的見證下,11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行了中英文版首發式。/大公報記者 朱燁北京報道

  據悉,用紫檀雕刻藝術復原北京的老城門,在世界藝術史上是首創之舉,而中國紫檀博物館的「紫檀雕刻」,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1日首發的圖書則記錄了作者陳麗華多年來執著的文化擔當及以紫檀藝術讓老北京城門「活起來」的非凡努力和艱辛過程。富華國際集團主席、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表示,作為一名在皇城根兒底下從小玩到大的老北京人,自己對老城門、老城牆有着深厚的感情,城門樓的拆除像是扎在心裏的一根刺,總是在夢裏拉扯着她,輾轉難眠。於是,她為這個夢,付出了標準意義上「工匠精神」的所有心血。

  她撩起裙襬,向記者展示幾經磨損結痂留下斑駁印記的膝蓋,而這全部是她夜以繼日、親力親為,跪着投入檀雕重塑老城門這項工程留下的傷痕。早在20年前,她就一直多方搜集老城門的圖紙和文獻資料,遍訪專家,反覆考證推敲,以取得詳細、真實、可靠的數據。直到2008年,以紫檀藝術重塑老北京城門的工程才正式啟動。

  反覆考證 具學術價值

  她表示,項目剛起步時,由於城門圖紙的缺失,團隊除了求助政府文物部門的支持,還積極從海內外各種渠道尋找散落的城門照片、高價回購殘存資料,比對着照片修改圖紙等,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資金。十載光陰,無數個日日夜夜,陳麗華和幾百名團隊成員一起,以1:10的比例,將老北京「內九外七」共計16座紫檀及陰沉木製城門全部製作完成,精準無誤,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

  不用一根釘活現文物

  更令人稱奇的是,16座城門沒用一根釘子,僅用木建築的榫卯技術,把大小不過寸許的上千萬塊零部件嚴絲合縫對接,破解並復原了古代城門建設的神秘千斤閘。不滿足於16座內外城門的陳麗華,又開始着手復建10座老北京城牆四角的角樓,全部完成後,將是共計26座城門樓的宏大工程。已近八旬的她笑着說,「我願意復原城門樓到九十歲、一百歲。」

  對於這一幾乎不可能完成的義舉,單霽翔對陳麗華也屢次豎起大拇指。「弘揚紫檀文化,通過複製、展示,讓文物『活』起來,活在當下、活在人們的生活中。」他說,「這是傳播中華傳統文化非常好的形式,也填補了北京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的空白。」

  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由衷地對記者表示,陳麗華太了不起,她不僅真的把復原老北京城門的夢圓了,還以「千年不朽」的名貴木材和分毫不差的精準雕製,讓這個夢兼具了藝術、經濟、文化、文物和普世價值。著名古建築專家劉大可也呼籲,如果能有完整的片區提供給這些「可登可入」的檀雕城門樓做展示,效果會更加震撼,也能讓更多年輕人,甚至小朋友,與復原的城門樓近距離接觸,再次尋回北京人、乃至中國人的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