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垃圾桶畫派」的領袖羅伯特.亨利是美國藝術史上重要的現實主義畫家,他以畫筆記下了城市中被人忽略的生命,例如《失明的西班牙女歌手》(一九一二)。
這幅畫創作於亨利多次前往西班牙之後。西班牙的風土人情,尤其是那些街頭藝人、吉卜賽人與鬥牛士,深深吸引了他。他在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中臨摹維拉斯奎茲(Velázquez)的畫作,學習那種樸實無華又蘊含深意的筆法。
正因如此,《失明的西班牙女歌手》中的背景極為簡約,以低彩度的色塊和模糊的空間處理,讓觀者的注意力不被分散,只專注於前景的歌手。亨利用壓抑的色調,取代了印象派中常見的明快與輕盈,使畫面帶有厚重的質感。
在當時的美國,亨利和「垃圾桶畫派」的作品不被主流藝術界所接受。學院派認為這些畫「粗糙」、「不登大雅之堂」,它們不描繪神話,不美化人生,而是直面貧窮、骯髒、混亂與苦難。
然而,正是這些「不美」,成就了亨利與同伴們的藝術價值。他們用畫筆記下了都市生活的另一面,記下了那些被歷史書和富麗堂皇的畫廊排除在外的故事。正如亨利所言:「攝影機可以複製最準確的樣貌,但只有藝術家能畫出人的性格與靈魂。」
《失明的西班牙女歌手》的意義,正正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被世界忽略的角落。那是街頭歌手的角落,是都市邊緣人的角落,是每一個在都市巨獸中努力維生的小人物的角落。
亨利並未賦予這位女子悲劇英雄般的戲劇性,她只是平凡而真實地坐在那裏,彈着她的結他,唱着她的歌,沒有名字,沒有光環。她的歌聲也許微弱,也許被喧囂淹沒,但亨利讓她在畫布上被聽見、被看見。
這樣的藝術,提醒我們:都市生活不只是進步的代名詞,它同時蘊含着殘酷的現實。當走在街上,我們是否有留意到那些在城市裏努力求存的邊緣人,我們又是否願意停下腳步,聽一聽他們的生命故事?亨利用畫筆發出了這樣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