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電影《醬園弄.懸案》講述一個沉重的社會議題。右圖:詹周氏長期遭受丈夫暴力,最終殺夫。
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章子怡飾演女主角詹周氏,雷佳音飾演警長薛至武,楊冪、易烊千璽、王傳君、彭昱暢、梅婷、大鵬等眾多明星加盟的電影《醬園弄.懸案》,將於7月17日在香港上映,可謂「熠熠星光」。影片改編自1945年上海轟動一時的「醬園弄殺夫案」,講述了一位長期遭受家暴的女性詹周氏在絕望中殺死丈夫並將其分屍,隨後引發社會輿論風暴的故事。影片試圖以懸疑驚悚的風格展現這一歷史案件,並探討女性在極端壓迫下的生存困境與覺醒。\泮 塘
《醬園弄.懸案》在上映前備受矚目,不僅因為其強大的主演陣容,更因其以「女性覺醒」為宣傳點,試圖挖掘歷史案件背後的社會意義。然而,影片上映後卻遭遇口碑滑鐵盧,票房表現平平,可見「眾星」出演的電影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案件具有社會意義
1945年的「醬園弄殺夫案」是上海灘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詹周氏,一位長期遭受出軌、被嗜賭成性的丈夫恐怖虐待的女性,最終在絕望中揮刀殺死丈夫。案件曝光後,輿論原本一邊倒地傾向批判詹周氏,媒體將焦點引向所謂的「姦夫共犯論」,試圖將詹周氏塑造成道德敗壞的毒婦。然而作家蘇青等女性知識分子則站出來為詹周氏辯護,強調她的行為是長期壓迫下的絕地反擊,呼籲社會關注底層女性的生存困境,在她們的努力下,輿論出現轉機,案件最終隨着當年歷史事件的巨變而一再改判,最終詹周氏得以免於死刑,在服刑結束後獲得了新生。
這一案件在當時乃至如今都有着沉重的社會意義,詹周氏是歷史中千萬個生存空間被無限擠壓至絕望的女性們的縮影。遺憾的是,數十年後,當陳可辛團隊將這一案件搬上銀幕時,其對案件的解讀卻回歸到了「民國小報」的水準,影片以「女性覺醒」為宣傳噱頭,卻在影像層面選擇了最淺薄的表達方式──用驚悚片的拍攝手法誇大案件的懸疑,再次引導了觀眾對案件的關注重心的偏移。同時,導演刻意放大虐女情節,片中以大量具體的暴力鏡頭渲染詹周氏的苦難,中途甚至安排了一場警長薛至武企圖用野豬虐殺她的獵奇戲分。這種對女性苦難的「凝視」而非「共情」,使得影片的內核空洞無力,既無法觸動普通觀眾的情感,也無法引發對女性議題的深刻思考。
浮於表面的女性敘事
從結構上看,電影試圖通過三條主線展開敘事:詹周氏的覺醒、警長的案件偵破,以及時代巨變下的社會動盪。然而,由於導演選擇了驚悚懸疑作為影片的主要風格,女性覺醒的線索變得十分割裂。當觀眾還沉浸在詹周氏被虐待的暴力畫面帶來的震驚中時,西林(趙麗穎飾)小姐那些義正詞嚴的女性解放語錄無疑會顯得蒼白無力。更令人失望的是,作為片中女性覺醒的「精神導師」,原型為蘇青的西林本應是一個複雜而立體的形象,但導演卻將大量鏡頭浪費在她與男性周旋的社交場面上,觀眾只能通過她為詹周氏撰文的寥寥幾個鏡頭去腦補她的真實性格。這種敘事重心的錯位,導致電影主創認為讓女性角色喊上幾句女性覺醒的口號,再配上華麗的服裝和場景,就能完成對女性議題的探討。
客觀來說,戲分較多的演員們都貢獻了較為出色的演技,主演章子怡、雷佳音兩位演員的數場對峙戲分都十分細膩、可圈可點,楊冪、易烊千璽等也都實現了對自身演藝路線的突破。然而,導演為了照顧每位明星的戲分,不得不使用大量特寫鏡頭和情緒片段,導致敘事節奏的支離破碎。
在筆者看來,《醬園弄.懸案》的失敗,標誌着一種陳舊創作模式的終結──堆砌明星、追逐熱點、依賴情緒煽動的電影已無法打動日益理性的觀眾。在影視行業「寒冬」持續的當下,唯有真正充滿誠意的作品才能贏得市場與口碑的雙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