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中國商務部4日宣布對美國進口高粱啟動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5日回應記者提問時指出,高粱進口確實對中國農民造成實質性損害。
在當天在京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韓俊表示,最近幾年,中國國內糧價顯著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尤其2013年以後,國內玉米價格全面高於配額內進口玉米完稅價格。由於玉米進口有配額管理,導致近幾年玉米替代品進口急劇增加。2013年至2016年,高粱、大麥、玉米酒糟、木薯等玉米替代品進口量多達2277億斤,這相當於每年擠佔了國內近600億斤的玉米市場,使中國玉米大量積壓。韓俊同時表示,高粱進口確實對中國農民造成了實質性損害,2017年中國高粱進口量達505.7萬噸,美國是主要進口來源國。
「發起高粱反傾銷調查,是為保護中國農民利益採取的一個必要措施。」對於記者問到以後中國是否會採取更多類似貿易措施來保護農民利益,韓俊表示,「雙反」調查是中國的一個常規性政策,是任何一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權利。
歐盟馬鈴薯粉或續反傾銷
另外,中國商務部5日宣布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澱粉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覆審調查,這意味着中國可能繼續對該產品徵收12.6-56.7%的反傾銷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