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蒙港兩地學子通過伊利數字化供應鏈運營平台,了解產品的實時信息。
走進伊利智能工廠的參觀通道門,最先映入眼簾的不是轟鳴的機器,而是一整面貫穿三層樓的玻璃牆。牆的另一側,穿着無菌服的工人們正在忙碌,這是伊利的「透明工廠」,也是它呈給消費者的一封「敞開心扉」的信。
參觀通道猶如一條安靜的時光隧道,玻璃之外,是牛奶從「原料」到「成品」的完整旅程。在原料區,每一批運抵的生牛乳都配有詳盡的溯源信息。所有關鍵的牧場信息、擠奶時間、檢驗報告及運輸軌跡都會被精準記錄,從源頭保證產品的品質。當生產線末端的成品牛奶盒包裝完成,消費者只需輕鬆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便能清晰追溯這盒牛奶的「前世今生」──它源自哪個牧場、何時擠收、經過怎樣的旅程抵達工廠,又如何經過加工與質檢。整個過程透明可見,如同為每盒牛奶打造了一份完整的「陽光檔案」。
車間運作情況一覽無遺
最引人關注的還有包裝車間。幾百台智能機械臂在無菌艙裏有序運轉,而這一切都暴露在玻璃牆的注視下。沒有藏在角落的「特殊流程」,沒有遮遮掩掩的操作環節,連車間的溫濕度、空氣潔淨度都通過電子屏實時公示。
而在質檢中心的玻璃隔間裏,化驗員正將牛奶樣本注入檢測儀器,從蛋白質含量到微生物指標,每一項結果都會同步到企業的質量追溯系統。當消費者不再是「隔着包裝猜」,而是能清晰看見「每一步都在用心」,那杯牛奶裏,便不只有營養,還有穩穩的放心。
有遊客感慨,看了這個工廠,才真正明白,伊利的「透明」不是「擺樣子」。伊利的透明,從來不是單純展示「乾淨的車間」,而是把「不敢馬虎」的態度攤開在消費者面前─知道牛奶是怎麼來的,知道有人在認真守護每一個環節,這份「看得見的安心」,才是最扎實的信任。\大公報實習記者黃慧嵐、王佳雯、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