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新華社發表文章《致敬自然,無需煙花證明!》評論喜馬拉雅山進行煙花秀一事,文章指出,在當一片片煙花於轟鳴聲中從山脊間升起,炸開的不僅是彩色煙霧,更是商業邏輯與生態倫理的激烈碰撞。這場爭議暴露出的深層次矛盾,值得全社會共同反思:我們是否需要這種煙花秀來「致敬自然」?真正的敬畏,從不是在人間淨土搞行為藝術,而是學會在自然面前保持謙卑和沉默。
隨後,人民日報也發文《煙花散去,不能僅留下道歉》指出:煙花散盡,卻點燃了輿論質疑:這番出人意料的操作,會否破壞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會否驚擾當地的動植物生長?一旦造成傷害,該如何修復?藝術表達的邊界在哪裏?以藝術為名的品牌營銷活動,該如何規範?目前,涉事品牌與藝術家均已公開致歉。當地相關部門也表示,已成立調查組趕赴現場核查。期待後續調查能夠回應公眾提出的疑問:當初如何審批,有無進行科學評估?調查應全面評估生態影響,給大家一個有說服力的說法。
人民日報文章還表示,環保與藝術並不對立,完全可以相得益彰,關鍵是要有合適的尺度和規範。真正的藝術,應當尊崇真善美,敬畏自然,撫慰人心,而不可傷害自然界。而商業化的參與,更應有規矩和界限,倡導正向善意的價值,不可只圖嘩眾取寵。煙花散去,留下的不能僅是道歉,更應是保護生態的行動。\新華社、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