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趙一存報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21日晚發布消息,針對近期社會廣泛關注的預製菜相關話題,國務院食安辦高度重視,已組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認真研究,加快推進預製菜國家標準制定,大力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製菜明示,更好維護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業內認為,促進預製菜的良性發展,還須國家出台舉措加強行業監管力度,行業配合研究制定及完善標準,並落到實處。
本月初,內地企業家羅永浩因質疑餐飲連鎖品牌西貝菜品多為預製菜引爆輿論。20日,羅永浩再次就預製菜爭議發聲,強調行業已有基本定義框架,只需細化標準即可實現消費者知情權。這個表態事實上折射出內地預製菜發展的核心矛盾,即如何在商業利益與消費者權益之間如何做好品質。羅永浩亦提出分級接受標準:超市快餐可接受所有級別,正式餐廳則需嚴格篩選,完全拒絕即熱預製菜。他認為,預製菜需明確標註,避免「用預製菜冒充現做」的欺詐行為。
專家:加強行業監管促良性發展
廣東風采新紀元律師事務所律師賀國帥表示,促進預製菜的良性發展,還須國家出台嚴厲舉措,同時加強行業監管力度,「從政策決策層面出台監管措施,行業配合研究制定並完善標準,特別是對於民眾普遍關心的標識、防腐劑等問題,應出台更加清晰的指引並落到實處。」
事實上,今年以來,內地多地已積極探索預製菜明示。4月,廣東開始施行《粵菜預製菜包裝標識通用要求》,規定在產品名稱上標示「預製菜」或「預製菜餚」,並標示原料的含量;同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明確,將在部分餐飲企業中先行試點,適時再在全市推廣預製菜的明示工作。
賀國帥表示,目前來看,一些政策文件雖然明確提出推廣預製菜明示,但並不是強制要求,更多是靠餐飲企業自覺行為,「這顯然不具操作性。在實際中,商家會擔心引起消費者反感,只要不違反規定,肯定不願意明示。」他認為,內地在探索推動預製菜監管方面,還應細化各項管理條例和細則,以及快速檢測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