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臉識別助蘇警擒9殺人逃犯

時間:2018-01-22 03:16:23來源:大公網

  圖:利用大數據,2017年江蘇警方共抓獲9名潛逃20年上下的命案逃犯   資料圖片

  1月17日,網上在逃嫌犯達某在蘇州火車站剛一露面,便被人臉識別系統「認」出,即刻落網。江蘇警方21日披露,在2017年,江蘇無錫、徐州、蘇州、泰州等地警方利用警務大數據,將9名潛逃20年上下的命案逃犯從茫茫人海中「挖」了出來。江蘇省公安廳廳長劉暘表示,歷經4年,江蘇警方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建造了「智慧警務」警務大數據平台。依託此平台,命案偵破時間由過去的經年累月縮短到如今的以天計算,其中70%不超過3天就告破。/大公報記者 陳旻南京報道

  據江蘇省公安廳刑警總隊介紹,江蘇警方95%以上業務在警務大數據平台上運行,95%以上警員依託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100%案件實現網上流轉辦理監督。「大數據指揮服務中心這個『大腦中樞』通過不同的智能應用模塊,對海量數據進行運算預判,將有價值的預警信息推送給民警,在增強現實戰鬥力的同時改變了民警的警務方式。」

  人像比對偵破碎屍懸案

  2011年底,昆山市公安局接到一單碎屍案報警。案發後,專案組判斷應係關係人作案,並圍繞受害人身份核查、作案現場排查、拋屍軌跡查證等方向,針對性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但由於偵查條件有限,警方雖經過多方調查梳理,均未能明確其身份,一直未獲取有價值線索。

  而人像比對技術的發展,為案件偵破帶來了重要機遇。警方將死者人像特徵與警務數據庫照片比對、研判後發現,河北人張某某於2008年前後在昆山活動,有搶劫前科,2009年因涉嫌信用卡詐騙被昆山市公安局上網追逃。經過提取張某某父母生物檢材比對,確認死者就是張某某。

  明確死者身份後,案件偵辦進入快車道,兇手徐某橋最終落網。2011年徐某橋和張某某因信用卡詐騙分贓發生矛盾,徐將張某某殺害,並分屍拋屍。

  據江蘇省公安廳刑警總隊負責人介紹,運用人像比對這一方法,江蘇警方在2017年偵破了14起疑難複雜命案積案。

  匯合八千億條各類數據

  2017年9月中旬,南京馬群花崗、百水芊城地區入室盜竊案突然爆發,短短一周內接報警情10餘起。民警利用大數據建立實有人口動態分析模型,依託公共自行車、網吧上網、旅館住宿、水電氣繳費等社會資源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發現有盜竊前科的犯罪嫌疑人章某在馬群地區居住可能性大,並且出現時間與入室盜竊案發時間脗合。經深入調查,獲取了章某作案的證據,將其在轄區居住地馬群花崗一處房屋內抓獲。

  據介紹,目前江蘇警務大數據池已匯聚融合1200多類近8000億條各種資源數據,並且每天以1.1億條的數量增加,警情案件、公共安全、民生服務等各類關鍵數據基本到位,多元採集框架基本形成。至2018年底,江蘇將實現各類數據更深層次的在線融合應用。

  而基於在線大數據建立的各種打擊犯罪平台,更成為基層警員偵查辦案的「撒手鐧」。據了解,目前江蘇各地警方依據大數據研發出眾多戰法模型,比如對漂白身份逃犯的追逃戰法,對被盜車輛的軌跡追蹤戰法,對命案犯罪嫌疑人的偵查戰法等,都取得了極大實戰成果。據統計,江蘇每年有85%以上的刑事案件依靠大數據應用平台「掌眼」偵破,實現了「時刻跑在犯罪分子前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