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書寫之美\李 夢

時間:2025-07-31 05:02:07來源:大公报

  圖:觀者欣賞「書寫的力量」群展中林天行的巨幅書法作品《宅茲中國》。\作者攝

  由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先生擔任策展人的「書寫的力量」群展,上周五至本周四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展出。筆者到訪時,正是炎炎午後,室外潮熱難耐,甫入展場,流連書畫作品間,未幾已覺周身爽涼,足見藝術的力量,熨帖、慰藉,讓人心安。

  今次展覽是香港第二屆「中華文化節」重點活動之一,匯集六十位來自不同職業和學術文化背景的名人專家,展出其以「書寫」為主題的作品,既有書法、油畫和水墨畫作,也有數碼錄影和裝置作品,豐富多元。展覽尤具特色之處,在於並未固限「書寫」的載體和用具。參展藝術家可以用筆墨、水彩甚至燈光,寫在紙面、畫布、街道招牌或瓷器上,呈示不同情景與樣態的書寫如何延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裏,並模塑香港這座中西交融城市的獨特景觀。

  參展藝術家背景各異,既有多年從事傳統書畫藝術的名家,也有藝文評論家、詩人、醫生和企業家等。借用策展人林天行的話,他們雖來自不同領域,卻「均是通過書寫而得到快樂、得到力量」。從筆畫到線條,從雕塑到數碼,書寫的方法與形態固然隨時代更迭流轉,但其間的精神與審美,跨越山海,穿行時日,依舊栩栩如新。

  古人云:以文載道,以書明道。「書寫」本身及其展陳的成果,向來為君子喜。古人的學識修養、情思心意,皆在筆端,在紙面流淌,並綿延至今。今時今日,我們在互聯網語境下談論「書寫」,情景和語義皆更擴拓多變。今次展覽中,當耄耋之齡的著名學者金耀基先生的書法作品,與一眾「八○後」和「九○後」青年藝術創作者的多媒體作品並置於同一空間,其間生出的張力頗耐人琢磨。今時今日我們談論的書寫,早已跳脫紙與筆的慣常語境,而更包容、更具創意,且富有生命力,與我們生活的城市、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時代景況愈加契合。

  在筆者看來,是次「書寫的力量」群展,其魅力在於「以小見大」,從一滴墨、一筆畫的細處,放大開來,至無窮廣的外延,看文字、語言和藝術的恆久魅力。在人人皆可AI的當下和未來,「書寫」的精神內裏,其對於人類情感的抒發和慰藉,對於文化和文明的傳承和交流,尤其值得我們深研與細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