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二代廠房,張洪太院長了解北斗三號組網星對接試驗進展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23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表示,中國已全面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計劃今年下半年發射6至8顆全球組網衛星,2018年前後完成18顆衛星發射,通過優化衛星發射計劃,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
根據北斗系統「三步走」發展戰略,中國首先在2000年建成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第二步」建成由14顆組網衛星和32個地面站天地協同組網運行的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第三步」是到2020年前後將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即北斗三號。
2020年服務全球
冉承其指出,北斗三號系統在北斗二號系統的基礎上,增加性能更優、與其他系統信號兼容互操作程度更高、用戶體驗更優的服務信號,運用更高精度的星載原子鐘和星間鏈路技術,將會大幅提升高精度時空信息服務能力。冉承其強調,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另外,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23日在北京啟動「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首批投入1.6億元人民幣,主要瞄準4顆空間科學衛星,分別是已成功發射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實踐十號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以及將於近期發射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新設基金將由此開展暗物質粒子探測、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星地量子通信實驗、黑洞和中子星等緻密天體觀測等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將「加快中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