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灣青年陶鴻宇(圖中)日前在福州參加「烽火同聲──今年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周年兩岸青年合唱快閃活動」。\大公報記者蘇榕蓉攝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台灣光復80周年,多部以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在大陸上映,許多在大陸的台灣觀眾第一時間走進電影院觀影,重溫那段血與火交織的崢嶸歲月。島內有台胞表示,近日將赴大陸旅行,計劃在大陸觀看關於抗戰的影片,並走訪當年事件的發生地。更多台灣網友呼籲《東極島》等大陸優秀抗戰電影能盡早在台灣上映。\大公報記者 蘇榕蓉報道
展現中國漁民英雄壯舉的電影《東極島》8月8日開始在大陸公映。台灣同胞劉雪風近日隨台灣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赴浙江舟山參加交流活動,10日晚她在當地觀看了《東極島》電影。劉雪風受訪時表示:「這段不該被塵封的英雄故事,在影院收穫了最有力的回響。看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影片不僅致敬抗戰勝利80周年,更以震撼視聽與深刻立意,喚醒了我們對歷史與和平的深思。」
台青年找尋抗戰記憶
劉雪風表示,《東極島》以震撼的視聽語言重現1942年東極島漁民冒死營救英軍戰俘的真實歷史,手無寸鐵的漁民用血肉之軀對抗日軍,這是中國人骨子裏的善良與無畏。影片通過小人物的抉擇與犧牲,折射出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堅韌與大愛。「我們要永遠銘記歷史。『里斯本丸』號會沉沒,但歷史永遠不會『沉沒』。我們紀念抗戰,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汲取教訓,自立自強,振興中華。」劉雪風如是說。
抗戰電影帶來的震撼與感動,不僅停留在銀幕前,近日更激發了不少台灣青年對真實歷史追根溯源、親身體驗的渴望,他們循着先輩足跡來到大陸,重溫台灣同胞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抗爭史詩,台北影視人邱慶齡也是其中之一。他在上海看完電影《東極島》,既為影片中漁民們在驚濤駭浪中救人的血性而感動,也為「中國人字典裏從沒有見死不救」的擔當而動容。由吳磊飾演的阿蕩的一句台詞,讓他記得非常清楚:「這片海是中國人自己的海!在我們家門口的事,我們自己管!」他告訴記者,《東極島》以精心製作的聲畫光影,在歷史的「海面」下,點燃人性的光芒。「我想舟山漁民勇敢營救英軍戰俘這樣的壯舉,值得被全世界看見,要讓更多人看見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貢獻。」
不久前,邱慶齡亦參加了2025「文化抗戰川渝行」兩岸媒體採訪活動,特意赴川渝探訪抗戰遺址,重溫民族記憶。
除《東極島》外,近期熱映的《南京照相館》,即將於本周公映的紀錄電影《山河為證》,都是以光影為刃,剖開歷史的真相,以血性與信仰照亮民族記憶,讓台灣同胞更加了解歷史真相。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台灣青年陶鴻宇日前在福州參加「烽火同聲──今年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周年兩岸青年合唱快閃活動」。
陶鴻宇表示,他的阿公曾在大陸參加過抗戰,後前往台灣,從長輩的言談中耳濡目染,他對兩岸共同抗戰的歷史有着特殊的情感。「我剛看完電影《南京照相館》,當銀幕上的顯影液最終定格,我看到的不僅是1937年的血色真相,更是一個民族在廢墟中重生的精神圖譜。」
將赴粵北感受歷史場景
大陸製作精良、展現愛國愛家精神內核的抗戰題材電影正持續點燃着台灣觀眾的觀影熱情。金門民眾王世奇表示,這周將攜妻女赴廣東旅遊。
以抗戰時期中山大學西遷辦學真實歷史為背景的《坪石先生》本周也在大陸上映,影片突破傳統抗戰題材對戰場慘烈的刻畫,轉而呈現另一條「看不見的戰線」─1938年廣州淪陷後,中山大學等院校輾轉遷徙至粵北坪石,在日軍轟炸與物資匱乏中堅持辦學四年餘。
王世奇表示,「我想帶家人去故事發生地韶關樂昌坪石鎮看看,感受劇中『最後一課』場景,讓孩子們體會先生們在烽火中辦學的艱辛。要像影片中的先生一樣,培養好下一代,因為有青年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