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劉詩平在海溝4802米處登記所獲樣品 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大洋38航次科考從西北印度洋到南海、再到西北太平洋,是「蛟龍」號試驗性應用以來作業任務最多、空間跨度最大、歷史最長的一個航次。
2月6日,中國大洋38航次科考任務起航,當日「蛟龍」號搭乘母船「向陽紅09」起航。3月11日,「蛟龍」號在西北印度洋下潛,測得熱液噴口流體最高溫度為275℃,並發現大片硫化物煙囱群。4月26日,「蛟龍」號展開今年南海首潛,目標是在南海北部開展1000米級多金屬結核採集系統海試區的選址,獲取多金屬結核採礦試驗工程所需海底地質、深海環境參數,5月10日,「蛟龍」號完成38航次第二航段於南海最後一潛。
涉及西北太平洋的第三航段科學調查完成後,「蛟龍」將進行系統升級和改造,主要涉及可維護性、作業效率、電池費用和零部件等方面。同時,「蛟龍」號新母船建造工作已全面展開,按計劃將於2019年建造完成並交付使用,為「蛟龍」號應用提供支撐和保障。屆時,新「蛟龍」將出現在深海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