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中國計劃在4月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員會主任包為民(圖)2日接受專訪時說,作為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將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兩次在軌加注。
「第一次加注時先加一部分推進劑,分離後再對接,第二次加注時將剩餘的推進劑加進去。」包為民說,「一邊抽壓,一邊加壓,在氣壓的作用下讓液體流到飛行器裏。」
據介紹,在軌加注被稱為「太空加油」。在茫茫宇宙且無人操作的情況下完成精準對接,這項工作遠比地面「加油」來得艱難。包為民舉例說,推進劑易揮發,「每次加注完要把管道裏的剩餘推進劑吹得很乾淨」。還要確保接口在低溫環境裏密封,推進劑如果泄露,就會自燃或污染飛行器。
空間站核心艙完成總裝
包為民表示,這項工作是為未來中國空間站建設搭橋鋪路。此前中國研製的飛行器無法在軌補加,即燃料用完則壽命到期。只有突破「加油」技術,才能確保空間站持續穩定運行。
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升空後,中國何時建成「太空之家」牽動海內外無數關切。對此,包為民說,20噸級的空間站核心艙已於2016年底基本完成總裝,正在進行整艙測試,按計劃2018年將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此後還將發射兩個實驗艙。若進展順利,最終在2022年前後建成載人空間站。
有外媒報道稱,目前唯一在軌的國際空間站使用壽命將從2020年「延壽」至2024年或2028年。「即便如此,我們上去的是『小伙兒』,他們那個是『老頭兒』。」包為民打趣道。
有了這個「小伙兒」,中國在開展空間實驗和設計空間標準方面也將更有話語權。「空間站建成將對全球科學技術發展起到巨大的牽引和帶動作用。」包為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