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逐一比拼/「樺加沙」風速勝「山竹」「天鴿」

時間:2025-09-24 05:01:30來源:大公报

  「樺加沙」被外界喻為風王,與2017年「天鴿」及2018年「山竹」同屬超強颱風級別,不少市民憂慮「樺加沙」對本港造成廣泛破壞。「樺加沙」移動位置仍有變化,《大公報》翻查天文台數據庫,分析「天鴿」「山竹」「樺加沙」的多項數據,逐一比拼。

  昨晚深夜,超強颱風「樺加沙」集結在香港東南約190公里,時速約22公里,靠近珠江口至廣東西部沿岸一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195公里。

  「天鴿」在2017年8月底吹襲香港,天文台在8月23日上午5時20分發出八號風球,約三小時後發出九號風球,上午9時10分發出十號風球,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185公里,最高陣風風速187公里,若從風速作比較,「樺加沙」比「天鴿」更快。

  「山竹」在2018年9月直撲香港,天文台在9月16日發出八號風球,隨後升級為九號及十號風球,八號或以上信號生效時間超過28小時,若只計算十號颶風信號持續長達10小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二最長時間,僅次於1999年「約克」的11小時。翻查資料,「山竹」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185公里,與「天鴿」相若,但最高陣風風速256公里,比「樺加沙」更強。

  「山竹」破壞力驚人

  環流方面,天文台形容「山竹」環流廣闊、風力強勁、移動迅速,香港長時間位於風暴的右半圓(亦即危險半圓),風暴的風力及移動速度的疊加,令香港當日大部分時間受猛烈風力吹襲,由於「山竹」特別的風力結構,所受風力也是珠江三角洲一帶之中最強勁。

  與「天鴿」相比,「山竹」引致的暴雨、風暴潮及巨浪造成的破壞更嚴重,多處沿岸地區嚴重水浸。而今次「樺加沙」來襲,截至昨晚10時,渠務署重複巡查及清理全港約240個因淤塞而容易水浸地點,暫未確認水浸個案。紀錄顯示,「山竹」影響下,鰂魚涌/北角潮汐測量站錄得最高潮位達3.88米,「天鴿」相關紀錄亦達3.57米,分別排名該測量站第二及三位,首位則是1962年的颱風「溫黛」。

  至於颱風相關降雨量,「天鴿」和「山竹」相關雨量(以本港600公里範圍內及其後72小時累計雨量)分別是108.5及180.7毫米。\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