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進入技術創新黃金時期。在已經過去的「十二五」時期,中國出現技術創新方面流量與存量的爆發性「雙增長」。2016年中國技術創新勢頭更猛,實現「十三五」時期開門紅。相關數據顯示,當年全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為133.9萬件,比2015年增長21.5%,續居世界第一。
這一年中國技術創新方面積累存量實現質的飛躍──「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首次突破百萬達110.3萬件,成為繼美國和日本後世界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照此速度「十三五」時期中國可能在這方面超過美日躍居世界第一。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技術引進國、模仿國,直到2000年還是世界科技創新小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僅佔世界3.77%,與美國相對差距為5.7倍,與日本相對差距為8.1倍。僅花十幾年中國從模仿到創新、從跟隨到引領、從製造到智造,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先是快速超過日本,接着又超過美國。去年中國達到美國兩倍以上成為世界技術創新之國,也成為世界知識產權資產上升的動力之國。
中國技術創新為順利實現全面趕超,需在三方面發力。一是在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方面。2015年中國PCT國際專利申請數為29837件,2016年超過4萬件,快速追趕美國(2015年為57121件)。應鼓勵支持中企像華為那樣直接申請PCT。
二是在知識產權收益方面。2015年中國知識產權國際收入僅為10.8億美元,美國高達1246.7億美元,是中國115倍。應鼓勵國內創新者「走出去」,將知識產權「證書」變成「真金白銀」。三是在世界知名品牌方面。在2016年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中,美國企業達227個,佔全球總數的45.4%。中國為36個,居世界第5位。應早日把市場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讓中國品牌成為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