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2月15日訊(記者張寶峰 北京報道)據新華社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4日在北京開幕。本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根據9日會議精神,專家分析稱,預計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圍繞「在穩中求進總基調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謀劃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規劃圖。
2016年,中國主動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預期,堅定推進各項改革,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增速均為6.7%,居世界前列;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保持10%以上增速;人民生活水準進一步提高,環境品質得到改善。
對於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9日會議特別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對指導明年經濟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要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推進關鍵領域工作取得突破。」
專家:四季度經濟已企穩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向記者表示,作為中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利器,供給側改革對於優化經濟結構、培育新動能而言意義重大,但同時它也確實對經濟帶來一些短期影響。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就顯得至關重要。劉英還認為,目前可以基本判定,中國經濟到第四季度已經站穩。
劉英進一步說,根據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推測,「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組合料將在2017年繼續保持。「只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供給側改革同時發力,中國才能在培育新動能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首提中國經濟「新方位」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在14日的評述文章中首次提出「中國經濟新方位」一詞,並指出「新常態、新理念、新實踐,就是新方位最鮮明的三個特點」。對此劉英分析說,新常態是經濟的一種狀態,新方位則是對於經濟發展的定位,是對今後發展新方向的確定,可以說「新方位」正是「新常態」的升級版。
「此前我們提出新常態時,內涵包括增長方式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而這兩年,消費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的局面已經實現。」劉英說,以前中國主要的工業製造業拉動經濟增長,現在則已經轉向依靠服務業,這都是非常重大的轉變。因此,《人民日報》此時提出「新方位」的概括和定義是非常準確及時的。
2017年中共將召開十九大,這一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對此,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出一系列重要信號:2017年中國將強化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加快研究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還將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擴大開放領域,以更快步伐更深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