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的中南卡通展廳,《天眼》《樂比悠悠》等經典的動畫海報懸掛牆上,彷彿把人帶回童年時光。作為內地原創動漫的代表企業之一,中南卡通不僅推出了多部長壽品牌動畫,也在AI加入動畫製作如火如荼的當下,直接面臨如何培育新一代動漫人才的瓶頸。中南卡通副總經理沈傑(左圓圖)感慨地表示:「即使在AI時代,動漫的製作仍然對人才有高度要求。一個角色是否生動,是否打動人心,最終還是要靠人的藝術修養去做感性判斷。」
沈傑告訴記者,即便AI工具能夠加快某些環節,繪畫功底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動畫師,首先必須具備扎實的美術功底。人體的肌肉骨骼、動態的準確把握,都需要長期訓練。比如畫一匹馬的尾巴,真正柔軟飄動的感覺,如果不了解原理,很容易畫成像鋼絲球一樣僵硬。」他坦言,真正成熟的原畫人才往往需要經過十幾二十年的積累,很多人到三十歲之後才真正成熟。這也是全球動畫產業的共性。
在AI技術與動漫產業不斷交融的今天,動畫人才也需要更綜合的素質。沈傑說,中南卡通在杭州的團隊約有300人,其中不少人都有跨界能力,既懂建模,也能寫簡單代碼;既能參與二維創作,也能適應三維製作。他認為,未來的行業競爭,核心在於誰能培養出既懂藝術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如果只是單一技能,很快就會被淘汰。未來的動畫師,既要能畫,也要能用代碼去驅動效果。」
在與「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採訪團的交流中,納藝思文化總經理邵玲(右圓圖)則從另一角度談到年輕創作者的困惑。她留意到,很多藝術學子常擔心作品缺乏差異化。「大家可能覺得唱歌、畫畫、寫作,好像誰都能做,但真正難的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並堅持。」
發揮香港展覽藝術交流優勢
邵玲寄語香港學子:「保持持續創作,堅持個人風格,這是你們最寶貴的力量。」在她看來,作品不僅是個人表達的窗口,也是社交的紐帶:「當你能展現創意的靈魂,別人會先尊重你是創作者,再尊重你長期的堅持。」邵玲也提醒,不必局限於單一路徑。香港擁有豐富的展覽與藝術交流機會,同時內地市場同樣能提供廣闊空間。\大公報實習記者曹逸琳、馮一笑、麥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