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戴維.克爾帶着父親中尉唐納德.克爾當年的兩件軍服,現身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型展覽。
正在香港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連日吸引大批市民入場參觀,反應熱烈。展覽透過珍貴歷史照片、文獻資料與口述訪談,全面呈現抗戰事跡,喚起觀眾對民族精神的共鳴。
昨日,一位特別的參觀者引起全場矚目──曾獲東江縱隊救助的美軍「飛虎隊」中尉唐納德.克爾的兒子戴維.克爾來到展覽現場,帶着父親當年的兩件軍服在展覽現場展示,還與當年救助過克爾的東江縱隊老戰士在會場相遇,暢敘情誼,場面溫馨感人。大家深深感到,抗戰精神屬於所有熱愛和平﹑追求正義的人們。\大公報記者 李慧妍、陸九如(文) 林良堅、何嘉駿(圖) 融媒組(視頻)
上周六(23日),大公報記者與戴維一同登上獅子山,重走其父親當年獲救之路,在觀音山一處炭窰中,戴維將父親的故事娓娓道來,並分享他對東江縱隊抗戰事跡的欽佩之情。昨日(25日),戴維踏入這個展品內容豐富的大型展覽,用逾兩小時仔細觀看。戴維表示,展覽對抗戰過程的完整梳理,讓他了解到許多過去未曾聽聞的歷史細節。他說,把父親留下的衣物帶來,因為這不僅是一段家族記憶,更是中美合作的象徵。他認為,這種合作精神在當下更具有重要價值,未來更值得延續,「我們要確保這些精神能傳給下一代」。
在觀看展覽時,戴維在一張美軍戰機的歷史照片前駐足,久久凝視。他指着照片說,父親當年駕駛的正是P-40型戰鬥機,雖然型號不同,但正是他熟悉的那款。
克爾同時佩戴兩國空軍徽章
1944年2月,克爾中尉在執行任務時,戰機於香港上空被日軍擊落,他本人亦中彈受傷,被迫跳傘逃生。落地後,他幸得東江縱隊的小交通員李石相救。在敵軍嚴密的搜捕與包圍下,港九大隊冒着生命危險,輾轉掩護克爾,經歷重重艱險,最終將他安全送回廣西桂林的美軍基地。這段跨越國界的營救故事,至今仍是中美並肩抗戰的見證。戴維對這架戰機的性能與歷史瞭如指掌:「這些是更早期的P-40飛機,雖然在圖片上看得不明顯,但在機鼻上裝備了兩把槍,機翼上也有兩把,而我父親駕駛的新型P-40則裝備了六把槍。」
戴維沿途細細觀看展覽,在「女英八烈,光照千秋」的展板前停留良久。他說此前從未聽過這群女烈士的故事,讀到她們的事跡後深受觸動,感慨萬千。
來到介紹東江縱隊營救克爾的展板前,他拿出父親的兩件軍服,指着其中一件說,這正是父親當年逃亡時所穿的衣物,因此布料已顯得破舊磨損,但仍保留着歷史的痕跡。當他看到展板上的照片時,更驚訝地發現父親當年穿的正是這件衣服。他還展示了父親另一件軍服上的軍銜與勳章,說明父親在被營救期間正逢晉升,離基地時還是中尉,回到廣西時已成上尉。他說:「父親曾同時佩戴美國與中國空軍的徽章,並為能同時為兩國效力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抗戰精神屬於……」
感謝東江縱隊冒險救助父親
談及此行的感受,戴維表示,能親臨獅子山現場令他非常開心。他此行一方面是為了感謝當年冒險救助父親的東江縱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紀念那段中美合作、並肩抗戰的歲月。他強調,沒有哪個國家能獨自贏得這場戰爭,正因兩國攜手才最終取得勝利。這兩件軍服,正是這段合作精神的具體象徵。他希望,中美未來仍能繼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自2008年起,戴維已與不少東江縱隊後人及當年的老戰士建立聯繫。他坦言,隨着時間流逝,許多老戰士及其親屬相繼離世,這令他感到惋惜與不捨。
過去15年間,他與這些家庭建立了深厚情誼,如今更意識到生命的有限。他說,若要紀念這段歷史,就必須趁早,並想辦法把這份記憶與情感傳承給下一代。正因如此,本次巡迴展覽才更顯珍貴,因為這樣才能保存這段歷史,讓後人銘記。他表示,歷史一旦被遺忘,人們就可能重蹈覆轍。「我們的父輩教給我們很多重要的道理,關於合作、關於勝利,我們不能因為父輩那一代人漸漸老去,就把這些道理忘了。我們要確保這些精神能傳給下一代。」此次展覽活動在為期八天的主展結束後,將深入全港18區及部分大中小學校進行巡展,讓抗戰精神融入市民的生活場景和青少年的學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