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倉山鎮先鋒村,紀檢監察幹部(右)向居民介紹信訪舉報聯繫卡使用方法\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對於中國重拳反腐和海外鬥爭,外界一直有一些雜音或誤解,譬如說反腐是權力鬥爭、派系傾軋,反腐影響經濟發展等。
中國人民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教授對此指出,反腐敗必然遇到巨大阻力,因反腐是得罪人的,得罪大大小小各級領導幹部。因此,這尤其需要魄力和擔當。過去也都有過反腐,有的就是一陣風很快過去。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持續到現在,力度一直不減,反腐敗的壓倒性態勢正形成。
現在反腐敗不少案件會牽涉到一批人,有的是家族,有的是地域,有的是行業比如石油。這正反映政治生態和政治生活出了問題。形成了小圈子、團團夥夥,權力沒得到監督,都是為了小圈子利益服務。現在反腐要真正無禁區、無死角,就必然要進行處理。反腐敗觸動這些人的利益,並且每個人又都是親戚朋友一大堆人,自然會有為他們鳴不平的。中央領導人沒有向這些聲音低頭,有過許多狠話,比如「與腐敗作鬥爭,個人生死,個人毀譽,無所謂」,「不得罪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而且有實際行動,這是難能可貴。
周淑真同時指出,反腐敗淨化了政治環境,長遠來看有利於社會經濟良性發展。但不可否認,在現在反腐態勢下,一些官員出現懶政、怠工、不作為。因這些官員每一人都有權力,都願意在自己行使權力時比較自由。現在受種種約束限制,很多以前可以做的事都不能辦,現在寧可不幹事。又或者對工作百般拖延、刁難老百姓。但這恰恰反映權力監督機制還沒到位,還缺乏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這也是需要完善補位的地方。各行各業都有精細化的、符合實際的、可操作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