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傳統裙褂正在向高端定製方向發展
丙烯顏料與廣繡組合而成的時尚項鏈,以西裝修身剪裁為版型的新式裙褂,時裝與刺繡結合的高端定製禮服……被市民昵稱為“小蠻腰”的廣州塔今天勁吹“廣繡風”,非遺技藝一改印象中的傳統樣貌,或者是材料創新,或者是不同非遺項目的融合,傳統廣繡紛紛變身成為時尚單品,跨界整合為廣繡發展融合現代生活拓展空間。/文、圖:大公報記者黃寶儀
“中國文化遺產日”定於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舉行,旨在增強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讓瀕臨擱淺的傳統文化重煥生機。6月11日,內地迎來主題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的第11個文化遺產日,廣州塔會場內近30個展位雲集了廣繡傳承人群、設計單位等,搭建溝通市場需求的平台。
廣州順德兩大產區
廣州和順德兩地是目前廣繡生產的兩大主要生產區,廣州以生產廣繡欣賞品為主,順德則大多生產廣繡實用品。廣州還有廣州美術學院、華南師範大學和廣州大學等非遺進校園的重點傳承基地,有一批熱心於文化傳承的師生,為廣繡創新進行各種嘗試。
進入會場,記者馬上被各種創意廣繡產品所吸引。在廣州美術學院的織維藝術設計工作室,展出的廣繡皮具都是小兒科,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立體感十足的廣繡首飾。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丁敏告訴記者,學院的工業設計學院從2009年起即開始將廣繡納入課程教學,邀請多位廣繡傳承人指導課程,並與廣州繡品工藝廠達成長期的合作,學院將為廠家提供持續的創意設計支持,廠家將為學院開展傳承教學提供技術支持。
學生在傳統技藝基礎上,根據市場流行時尚元素設計出首飾、文創產品、包包等。丁敏說,現場很多人諮詢的廣繡首飾,其實就是原材料創新的嘗試,以丙烯為媒介,在丙烯乾透以後再結合廣繡進行創作,手繡加手工結合製作的項鏈既輕巧而又富有層次感。
產品不愁銷唯少人入行
戲服和釘金繡裙褂作為廣繡歷史以來的主要運用品種,至今仍在廣泛流傳。唐志茹創作的裙褂就一改以前寬大的平直款式,改良成時興的收腰修身款式,同時在傳統龍鳳圖案基礎上,增加百合、玫瑰等新紋飾。唐志茹說目前工作室以高級定製為主,產品雖然不愁銷路,但願意學的人太少,08年至今先後教了近300人,最後只收了兩名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