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點回家,路上人已不多,在路口拐角,見一位農民還在賣西瓜,進入三伏天晚上悶熱,就買了兩個。次日早上起來,在同路口同位置,那個賣瓜人還在,趁他不忙,過去聊了一會兒,原來他的家在兩百公里之外,昨天晚上沒走,只在皮卡車的駕駛室裏休息了幾個小時,想等天亮把剩下的半車瓜賣完。
賣瓜的人說,夏天光照時間長、溫度高,西瓜長得快,一天一個樣,如果不盡快採收賣完,成熟的西瓜就會大量堆積而腐爛,到時只能扔了。瓜農着急賣西瓜,還有一個原因是夏天多雨,經過雨水浸泡,好瓜成了「水泡瓜」,甜度和口感都下降,只能降價處理。
通常,瓜農會拉一皮卡車的瓜到附近的大城市去賣,因為瓜太多,一天肯定賣不完,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瓜農捨不得晚上住賓館的開銷,多會在駕駛室裏將就着眯上半宿。密閉環境中,開車上空調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因此駕駛室必須開着車窗,這樣的環境除了熱,蚊蟲叮咬也很難受。城市的飯菜貴,為了省開支,賣瓜的人還經常帶上烙餅和幾壺水,到了飯點以此來充飢。
在內地,鮮活農產品運輸通常可以走綠色通道,減免高速通行費。賣瓜的人說,他們文化程度不高,對這些優惠政策的具體要求不太熟悉,雖然高速路更快,但保險一些,他們通常會繞行走不收通行費的國道或省道。西瓜如果賣了三四天還沒有賣完,已經不太新鮮,這時即使降價處理也不會再拉回去,在農村更賣不上價。問覺得辛苦嗎?說已經習慣,回到家補補覺就行。
看到田家農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地收麥子,詩人白居易曾作一首《觀刈麥》,感嘆不事農桑的自己有何功德,「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與深夜賣瓜人聊完天,想想自己在寫字樓裏上班還常生牢騷,更有白樂天「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的愧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