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
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爾特宣誓就職不到兩個月,就已開展多次重要的外交活動。杜特爾特與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派特使前往中國進行溝通。各方都希望從這些外交活動中摸清菲新政府的外交走向。
然而,要看出門道並不容易。日媒報道稱,杜特爾特與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時表示「希望在安全保障層面推進與日本的合作關係」,但之後又在達沃市舉行的記者會上宣稱重視中國,「希望與所有國家保持良好關係」。在日本看來,杜特爾特的外交方針「搖擺不定」,讓美日傷腦筋。
對合作意向來者不拒
其實,菲律賓新政府的態度並非無跡可尋。最基本的判斷是,杜特爾特對各種對菲有利的建議都不會輕易說不。
在安全方面,菲律賓需要靠「外援」來加強能力建設。二戰後,菲對外防衛一直全面依賴美國,菲軍以陸軍為主體,主要為應對國內問題,海空軍力量都比較薄弱。近年來,菲把國防現代化作為當務之急,但很難憑藉自身研發來取得重要進展,因此,菲將目光投向盟友陣營。近期岸田訪菲,承諾日本將通過政府開發援助(ODA)幫助菲律賓加強海上執法,向菲律賓提供10艘巡邏船,其中一艘8月底就可抵達菲律賓。克里訪問期間則做出了3200萬美元的援助,用於支持菲律賓加強執法培訓和服務。
菲律賓也並不排斥同盟體系內部的安全政策協調。杜特爾特明確表示對美菲同盟關係的重視,確認美菲之前簽署的軍事協定,並願意與日方在「海事安全」方面進行合作。很明顯,菲無意撤出同盟體系。
在經濟領域,菲合作意向更為積極。菲外長強調,日對菲提供的ODA佔其總額的35%。菲方還期待日本支持棉蘭老島基礎設施改善和農業發展。而早在就任之前,杜特爾特就提出希望中國幫助菲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政權穩定高於一切
杜特爾特歡迎其他國家幫助其發展,但反對外部勢力趁機介入菲內政,尤其警惕對其政權穩定產生的影響。
菲總統對美駐菲大使戈德堡發火的報道已不止一次出現。在菲選舉期間,美駐菲大使批評杜特爾特拿強暴或謀殺開玩笑。杜特爾特認為此舉是企圖通過輿論「干涉」菲大選,甚至不惜以威脅與美斷絕外交關係的措辭來表示抗議。而戈德堡批評杜特爾特的政治操作方式,更讓後者惱火。杜特爾特引以為傲的成績之一就是在國內打擊犯罪的效果。但美國卻指責執法有違「人權」,甚至質疑杜特爾特逮捕涉嫌販毒的現任及前任官員是為了清除異己。
杜特爾特儘管重視與美關係,但絕不會因此允許美對其內政指手畫腳,更不能以犧牲政權穩定為代價。
菲將慎重處理仲裁結果
美日鼓勵菲新政府利用南海仲裁案的所謂裁決結果。克里和岸田訪菲期間,都明確希望菲「敦促中國尊重法治」。日本媒體高調炒作,杜特爾特表達了將把裁決作為菲律賓與中國雙邊磋商前提的想法。
菲新任政府當然清楚,如果能把仲裁結果變成一張「牌」,將有助於菲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討價還價。杜特爾特難以明確表態拋棄仲裁結果,否則國內一些勢力會藉此興風作浪,指責其危害國家利益。美日也不會善罷甘休,必然要求其「遵守國際法」。但同時,杜特爾特很清楚,中國已經亮明底線,要中國接受仲裁結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南海問題上只能另找雙方都能接受的出路。派遣拉莫斯訪華的重要目標之一,是為了更多了解中方立場,尋找雙方立場的公約數。
杜特爾特明顯將工作重心放在國內,外交將主要服務其國內政策目標。因此,菲新政府希望從與各方包括中美日等主要大國的交往中獲益,避免陷入在大國之間左右為難的境地。在此目標指引下,菲不會輕易在各國之間選邊站隊。
從履歷看,杜特爾特擔任地方官近30年,儘管治理一方成績斐然,但缺乏直接參與國家外交事務的經驗,對南海等複雜敏感的外交問題恐怕也沒有機會進行系統、全面的了解。其擔任總統後的外交政策制定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