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昨日黑雨取消後,市民即趕往自提點取件。\大公報記者鄭雷攝
內地某電商平台對港物流及自提服務問題頻現,大公報記者實測,網購不僅有物流信息滯後多日的問題,還有隨意變更提貨點的情況。有些自提點在營業時間內多次關門,提貨時容易「摸門釘」。
買家被迫到較遠地點取件
大公報記者早前在內地某電商平台購入商品,商品運港後,物流信息顯示「準備派送至自提點」,卻多日未更新。客服僅回應「當前包裹較多,派送速度會受到影響」。六天後,物流信息才顯示包裹已送達自提點,惟包裹到達的自提點,與記者原本選定的自提點並不相符,且有一段距離。
一個月前,記者同樣經該平台購物,選了一個方便前往的合作自提點,並在收到取件信息的當日,於自提點營業時間內前往取件,惟吃了閉門羹;同日隔了半天後,記者再去取件,該店依然沒營業。該自提點設有取件期限,購貨人需在兩天內取件,而翌日記者無暇前往取件,為免逾時取件會被罰款,只能委託他人代為取件。
這些自提點有些是專營店,但部分選址較偏僻,例如位於商場戶外的角落舖位;有些是小食店、雜貨舖兼營自提點,由於店內空間有限,貨物通常會被堆積到店外。大公報記者早前到多區的電商自提點,發現有「爆倉」亂象,不少網購貨物塞滿商場通道或街道,有市民要等候3、4小時才取得貨品,多區出現排隊取貨的人龍。\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