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馮小琦和王衛與參加倫敦查寧閣圖書館中華文化講座華人藏友大合照
中英關係進入「黃金時代」,兩國文化交流也欣欣向榮。6月,中國瓷器及書劃界的兩位名門之後、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專家馮小琦和百年老字號榮寶齋拍賣創始人王衛一行赴英考察,他們參觀走訪了大量博物館和古玩市場,與歐洲著名古董商見證家族傳承、同華人收藏家及當地僑領交流心得、給年輕一代講座弘揚中華文化,讓此次英倫之旅意義非凡。\圖、文:大公報駐倫敦記者 李 威
隨?近年中國影響力上升,中國藝術收藏品在海外市場受到熱捧,英國作為中國文物和古董流散最多的國家,也吸引了中國收藏專家的目光,中英關係開啟「黃金時代」,讓這個領域的交流變得更加緊密。
中英收藏世家相會
6月,英國迎來了兩位來自中國收藏界的名家: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員馮小琦以及她的丈夫百年老字號榮寶齋拍賣創始人王衛,兩人都出身世家,屬於名門之後,馮小琦是古陶瓷研究泰斗馮先銘先生的女兒,她秉承了父親在瓷器鑒定上的衣缽;王衛則是榮寶齋著名書畫鑒定專家王大山之子,他更師從著名書畫鑒定大師徐邦達先生,傳承鑒定專業。他們在訪英期間拜會了享譽國際的歐洲古董商大家族,在探討藏品和收藏經驗的同時,共同見證了家族的傳承。
其中一位是埃斯卡納齊家族的掌門人、國際上最為知名的中國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卡納齊,他年輕時接手家族生意,上世紀七十年代便成為業界翹楚,其所經手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多達五千餘件,其中不少頂級珍品創下拍賣紀錄,2005年他以創紀錄的1568.8萬英鎊拍下元代人物故事「鬼谷下山圖」青花罐曾經轟動一時。目前埃斯卡納齊家族所經營的古董店在全球範圍內享有盛譽,他也被譽為「東方文物的倫敦代言人」。
走訪歐陸各地博物館
另一個是來自歐洲最著名的馬奇家族的掌門人理查德.馬奇,該家族收藏歷史可追溯到1925年,經過三代人的積累和沉澱,如今旗下擁有國際頂級的古董店。馬奇曾擔任英國古董商協會主席,許多經由他挑選的精品現存於世界各大博物館以及著名的私人藏家手中。
除此之外,兩位專家還通過參觀了以藏品又精又全著稱的英國各大博物館,包括倫敦、劍橋、蘇格蘭等地。其中在世界最著名的大英博物館,他們受到了高規格的貴賓禮遇,進入博物館的藏品地庫,與該館古畫修復專家邱錦仙女士現場觀摩和交流了中國的古畫修復。邱錦仙向客人介紹了修復情況並展示了一些經過修復的珍貴古畫藏品,而經她手修復的大英博物館館藏中國古畫達三、四百幅,當中包括著名的《女史箴圖》唐摹本,以及數百幅殘損的敦煌絹畫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訪英期間專家們還抽時間順訪了西班牙,參觀和領略了歐洲大陸的博物館,包括西班牙古典藝術寶藏之家的布拉多博物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完整的羅曼式藝術收藏之一的巴塞羅那國家博物館,以及全球最大的畢加索藝術作品收藏地之一的巴塞羅那藝術畫廊等,琳琅滿目的藏品讓專家嘆為觀止,也給他們從事中西文化交流帶來極大啟迪。
專家們還走訪了大大小小的古董店和拜訪了許多英國私人藏家,與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頂級拍賣行專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並前往英國最大的森伯里古董市場、最知名的波多貝羅路古董市集等古玩市場,深入當地社會和民間,了解英國收藏市場和中國藏品的第一手材料。
華僑收藏家見證國家崛起
作為中國文物和古董最大收藏群體的華人華僑,也對馮小琦及王衛等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兩位專家拜會了英國著名僑領及收藏大師單聲博士、全英華人收藏家協會主席邵偉等人,並與當地僑領和華人收藏家深入地交流了收藏的心得體會。
在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單聲博士家中,這位已八十多歲高齡的僑界傳奇人物講述了他作為收藏家在海外的經歷,稱親眼見證了中國藏品從當初在國際市場上無人問津,到現在炙手可熱,背後折射出國家的崛起和中華文化的強大影響力。身兼中英文化交流多項重任的邵偉,也介紹了英國華人的收藏現狀,並對海外中國藏品的前景充滿信心。
兩位專家的英倫之行也受到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重視,大使館經商處公使銜參贊金旭在與他們會面時稱,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海外的中國文藝收藏是一個縮影,他們此行有如在中英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成為傳播中華文化和促進中英交流的使者。
受全英華人收藏家協會邀請,馮小琦與王衛還在倫敦查寧閣圖書館向廣大英國藏友舉辦了弘揚中華文化的講座,重點介紹了古代陶瓷的鑒定及故宮博物館重要瓷器的鑒賞,以及古代及近現代書畫的鑒賞,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通過專家與藏友的積極互動,使年輕一代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層的了解,更加熱愛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