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乳癌多遲發現 促政府推普查

時間:2018-05-07 03:15:18來源:大公網

  圖:根據乳癌基金會資料庫,近九成乳癌病患者並非高風險人士

  乳癌是香港女性第三大癌症殺手。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提出,政府聯同醫學界研究,為一般風險、無症狀的女士推行乳癌普查。乳癌基金會創辦人張淑儀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未有有關普查,而四成乳癌新增個案均屬「第二期癌症」,在有普查的地區則四成新增個案是「一期患者」。不少女士以為自己低風險,沒有定期接受X光造影檢查,有人在乳房硬似椰殼、乳頭凹陷、出血等才求診。專家呼籲政府盡快推行乳癌普查先導計劃。/大公報記者 朱樂怡

  現時,衛生署建議高風險人士,即姐妹或直系親屬曾患乳癌、或自身曾患癌前病變等,應考慮做乳癌篩查。養和醫院乳房外科名譽顧問醫生張淑儀表示,根據乳癌基金會資料庫,每100位乳癌病人,只有10人屬高風險,意味近九成病人並非高風險人士。

  張淑儀指出,發現得遲會影響存活率及療程強度。根據乳癌基金會資料庫數據,在沒有普查的香港,四成乳癌新增個案均已屬第二期癌症,反觀有普查的加拿大,四成新增個案均是一期患者,而一期患者的十年存活率有九成,二期則跌至七成半至八成。根據資料庫統計顯示,八成第二期患者需要化療,一期患者則只有四成以下需化療。

  無家族病史更難早察

  在同屬亞洲地區的台灣,2010年開始進行全民乳癌普查,所有年齡45歲以上的女性可免費兩年一檢。當局發現,普查可將乳癌死亡率減低四成,而且有效發現早期癌症。張淑儀稱,不少人以為在乳房摸到硬塊才有事,事實是基金會每年為一萬多名無徵狀的女性做乳癌檢查,每千個女性便有五個確診乳癌。

  身為醫生,張淑儀稱每周見到不少並無家族病史、屬於平均風險的女士「唔覺得自己會有問題」,但求診時發現已非常嚴重。曾有一位50多歲的女士因為乳頭凹陷,求診後發現腫瘤已在乳頭底下生成,「成塊皮摺曬落去。」需接受化療與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

  乳健中心的鍾姑娘表示,不少女士在求診時,乳房已有出血、皮膚爛等問題,形容是「唔使抽針檢查都知有問題。」更有求診女士的乳房已經「硬到好似椰殼咁。」

  衛署:未肯定普查利多於弊

  就本港為何仍未有乳癌普查,衛生署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於去年九月,檢視本港及國際間相關科學數據後,未肯定乳癌普查是否對無症狀的婦女利多於弊,亦未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或反對本港一般婦女進行普查。張淑儀認為政府太慢,建議政府參考大腸癌普查先導計劃,盡快推行乳癌普查先導計劃,「試咗先有數據、先知改唔改善到香港情況。」

  衛生署發言人稱,食物及衛生局研究處已委託香港大學,研究本地乳癌的高風險因素,以制定未來篩查策略,預計明年三月完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