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展覽融合展板、實物、掃碼查閱「東京審判」「日本細菌戰」資源庫檔案等多種展示方式,生動呈現抗戰歷程。\大公報記者江鑫嫻攝
歷史是民族的記憶,文獻是記憶的載體。「讓歷史說話 用史實發言─國家圖書館抗戰文獻整理成果展」12日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開幕。展覽系統展示國家圖書館自2012年啟動「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以來,在抗戰文獻搶救、整理與研究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
截至2025年7月底,國家圖書館已完成抗戰文獻整理出版成果60種,合計2714冊。大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融合展板、實物、掃碼查閱「東京審判」「日本細菌戰」資源庫檔案等多種展示方式,生動呈現抗戰歷程,揭示日寇罪行。剛剛開展,就有觀眾將寫有「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字樣的紙條貼在了留言牆上。\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北京報道
今次展覽分為「中流砥柱 中國共產黨抗戰文獻的整理與出版」「同仇敵愾 全民族抗戰文獻的整理與出版」「鐵證如山 日本侵華罪行文獻的整理與出版」「歷史審判 對日戰犯審判文獻的整理與出版」四個單元,系統展示了該館自2012年啟動「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以來,在抗戰文獻搶救、整理與研究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
中共黨報黨刊史料叢編首發
開幕式上,《中國共產黨黨報黨刊史料叢編(一九二○─一九四九)》(第一輯)首發。該書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系統收集整理中國共產黨在建黨前後、中央蘇區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黨報黨刊,為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和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提供更為詳實的文獻資料,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觀眾可在現場的展板上看到《山西省圖書館藏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根據地地圖集萃》中的《太行一分區敵我鬥爭形勢圖》,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文獻出版中心主任李強介紹,該圖客觀翔實地勾勒出當時複雜的鬥爭格局。另一張《交通幹線略圖》則聚焦抗日根據地的生存突圍,再現了敵後交通網絡的運作脈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藏珍稀抗戰文獻彙刊》中,晉中特委組織部部長王孝慈(向宗仁)寫給弟弟向宗聖的親筆信,折射出八路軍戰士為民族大義挺身而出的擔當。
檔案揭露日軍暴行原始記載
在「鐵證如山 日本侵華罪行文獻的整理與出版」單元中呈現的文獻,大部分源自日本軍國主義體系內產生的原始檔案,包括日本外務省等官方機構的公文,三井、三菱等企業的報告,中村義夫等侵華日軍日記家書中關於日軍暴行的原始記載,「滿鐵」、東亞同文書院等對中國資源進行調查後形成的調查報告等。
「歷史審判 對日戰犯審判文獻的整理與出版」單元向觀眾介紹,國家圖書館面向全球徵集了日本二戰罪行檔案200餘萬頁,涵蓋中、英、日、俄、德等多語種原始文獻,整理出版「對日戰犯審判文獻叢刊」,建成了「東京審判資源庫」和「日本細菌戰資源庫」。
現場還設置了抗戰主題紀念章、抗文獻主題藏書票等特色互動環節,剛剛開幕,就有觀眾寫下了留言:「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讓革命文獻成為鮮活教材
展覽在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二層大廳展出,將持續至10月15日,還在河北、江蘇、浙江、湖北四省的7家單位同步展出,「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網」亦同步上線。通過跨區域協同打破地理界限,利用線下實體展與線上數字展的聯動實現資源共享,更讓革命文獻成為鮮活教材。
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陳櫻表示,國家圖書館聯合各地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單位,深化文獻收藏、整理、研究等各項合作,通過資源共享與經驗互鑒,扎實推進文獻保護,讓沉睡的歷史「開口說話」是對勝利最好的紀念,是對先烈最深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