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缺地逾1200公頃公營屋「重災」

時間:2018-04-27 03:15:08來源:大公網

  圖:土地專組宣傳片段提醒「再唔抉擇,唔通要下一代上太空?」

  「貴、細、擠」已成為港人居住環境寫照,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表明,本港土地短缺遠超1200公頃,未來八年欠缺的815公頃地中,公營房屋短缺最嚴峻,10年內4.3萬個公營房屋供應缺口或進一步擴大。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昨日強調,並無單一選項可以滿足土地需求,「王道」是多管齊下增加供應,當前並沒有「無痛」的選擇,大家要拿出勇氣抉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土地供應不足但社會上對覓地選項欠缺共識,長期議而不決,她希望經過今次土地供應辯論,建立社會大致共識。/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公屋輪候大排長龍,平均輪候時間4.7年,近21萬人包括逾三萬名15歲以下兒童,被迫住在劏房等環境惡劣的居所。「香港土地房屋問題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要解決土地房屋短缺,『王道』方法是持續穩定增加土地供應」,黃遠輝昨在宣布啟動為期五個月的「土地供應大辯論」的記者會上表明,市民想「住大啲」、人口老化而需要增加醫療及安老設施等訴求,尚未計入政府估算的1200公頃長遠土地短缺,所以專責小組相信實際缺口遠高於此數,「是保守估算,但(覓地)1200公頃只是一個開始」。

  諮詢選項分三類

  黃遠輝指出,約815公頃短缺預計在2026年前出現,公營房屋用地短缺尤為嚴峻,政府現雖已有覓得地皮興建23.7萬個公營房屋,但這些不少並非「熟地」,需走法定規劃程序、收地、地盤平整,發展需時11至14年,若有項目延誤或規模減少,土地不足的缺口將再擴大。

  今次諮詢的18個土地選項,按供應時間劃分為短中期、中長期、概念性三類。四個短中期選項料可在10年內造地,包括公私營合作,發展不少於1000公頃的新界私人農地;發展1300公頃、目前作貨櫃場、露天貨倉等的棕地等。六個中長期選項包括填海、發展岩洞、新發展區等,料10至30年內有供應。增加鄉村式發展用地密度、重置葵青貨櫃碼頭等八個屬概念性選項,暫未能確實供應時間及數量。

  黃遠輝再次強調,小組對選項沒有前設,但面對急切的土地需求,很可能要多管齊下,不同選項涉及不同人的利益,有人會受影響,所以意見是愈多愈好。專責小組在大辯論期間舉辦公眾論壇、巡迴展覽、探訪和民意調查等收集意見,預期年底聖誕前提交報告,屆時會建議一套方案,解決短中長的土地供應問題。

  對於有聲音質疑專責小組低估高爾夫球場及棕地發展潛力,黃遠輝重申,個別選項潛力估算是根據一系列假設,例如高球場方案是根據新界北發展初步顧問報告。若有關選項進入仔細規劃程序,土地潛力將在「一個(單位)都不能少」的原則下全數釋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