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980年5月,劉華清將軍在美艦上參觀。
中國近代的屈辱,幾乎都是從海上而來。
曾幾何時,列強只需在海岸架起幾尊大炮,便可令一個國家低頭。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的海軍依然力量薄弱。
1950年3月,成立不足一年的人民海軍,面臨缺艦少艇的窘境。時任海軍司令員肖勁光乘小漁船考察劉公島,漁民一句「海軍司令還要租漁船?」的無心之語,道盡了初創時的艱辛。
時空切換至1980年,美國「小鷹號」航母的甲板上,美軍以保密為由不讓近距離觸碰,時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劉華清踮起腳尖,身體前傾,只為將艦載機看得更加真切。
那專注而渴望的眼神,交織着不甘與沉重,深深灼燙着國人的心。
「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劉華清將軍立下誓言。
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
2019年12月17日,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正式服役;
2025年11月5日,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福建艦正式入列──
它還成為全球唯一集電磁彈射與五代艦載機於一身的航母!
「三龍」巡海,鑄就中國海軍新的里程碑。
遺憾的是,劉華清將軍已於2011年年初去世,未能親眼見證我們自己的航母,未能親手撫摸那世界一流的艦載機。
從租漁船到自產萬噸大驅,再到掌握領先全球的電磁彈射核心技術,這是一條篳路藍縷、自立自強的奮鬥之路。
航母之外,076兩棲攻擊艦、055大驅、核潛艇等先進艦艇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入列,被網友生動地形容為「下餃子」。
曾記否,幾艘外艦就能輕易扼住台海咽喉。
看今朝,中國海軍已經從容穿越巴士海峽,馳騁西太平洋、巡航白令海、遠航塔斯曼,實現了從「近海防禦」到「挺進深藍」的歷史性跨越。
2008年亞丁灣護航,2015年也門撤僑……強大的中國海軍,讓那些即使遠在海外的中國公民,也能共享祖國為他們撐起的一片安全天空。
若時光可以摺疊,我們多想告訴那位踮起腳尖的老人:今日強軍,如您所願!
去年,網上曾流傳一段視頻:
珠海航展上,外賓踮起腳尖,探頭觀摩我們展出的裝備,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同樣的神情,同樣的姿態,在歷史的轉圜間,角色已悄然互換。
曾經,我們踮起腳尖,為的是丈量與他人的距離;如今,我們只需昂首而立,世界自會矚目中國駛向遠方的航跡。\大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