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任芳頡報道: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日發布的《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中國加速推廣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全球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2025年1-9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滲透率達到52.2%,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
白皮書提到,中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清潔能源產業鏈,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中國製造的「新名片」。2024年,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8%,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16.3%,較2020年增加1.2個百分點。
非化石能源消費穩步上揚
白皮書指出,中國持續提升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由2020年的84.0%降至2024年的80.2%。中國把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放在突出位置,推進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由2020年的16.0%增至2024年的19.8%,年均提高近1個百分點。
其中提到,大力實施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持續推動煤電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十年來累計完成淘汰煤電落後產能超過1億千瓦。加大重點行業領域煤炭減量替代力度,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20年的56.7%降至2024年的53.2%。
中國已簽署120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
白皮書指出,中國以開放包容姿態拓展綠色低碳創新合作,組織實施碳中和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計劃,建設區域性低碳國際組織和綠色低碳技術國際合作平台。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已簽署120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加入200多個科技相關的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
白皮書還指出,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2016年以來,提供並動員項目資金超過177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國已與43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5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同時,中國已累計實施300多期能力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