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進口蔬果檢測 食環署兒戲

時間:2017-11-14 03:15:10來源:大公網

  圖:申訴專員劉燕卿發表調查報告,指出食環署就蔬果進口的管制及監察工作有多項不足   中通社

  食物環境衛生署食安中心對進口香港蔬果把關「粗疏」,申訴專員公署力數「五宗罪」!公署指,現時內地蔬果經文錦渡辦事處進口檢測,前線外判工人僅抽檢貨櫃門邊蔬果,換言之內裏蔬果輕易逃過檢測;海路更不設恆常抽檢,蔬果或未檢測流入市面。檢測又長達19工作天,而食物法定安全標準落伍、部分常見蔬果更未受《除害劑殘餘規例》規管,促當局盡早改善。食環署回應稱,整體同意署方報告,並已落實部分建議。

  大公報記者 謝進亨

  申訴專員劉燕卿昨日稱,按食環署風險評估,蔬果雖不屬「高危」食物,進口毋須預先得到食環署准許,但按公署早前就食環署對蔬果安全的監控制度,主動展開調查發現,食環署就蔬果進口的管制及監察工作有多項不足。

  促指引前線抽驗堵漏洞

  劉燕卿稱,蔬果剛到港時,食環署在「上游」的把關存有漏洞。現時,從內地運載蔬果到港的貨車,駛達文錦渡辦事處時,較少接受檢測,加上前線外判工人檢測草率,只從貨櫃門邊抽取蔬果,故建議署方增加抽查量,並發出指引,指示前線工作人員有效地進行抽驗,減少問題蔬果避過檢測的機會。

  海路方面,食環署在葵涌檢查站或進口商的貨倉和冷庫,不會恆常抽檢海路進口蔬果,只在批發及零售層面抽檢,令部分來自東南亞、重量較大及價格不高的海路進口蔬果,未經檢測便已流入市面。劉燕卿認為情況欠理想,幸食環署近日以試驗性質進行抽檢,故公署盼將此演變成恆常機制,加強監管。

  劉燕卿又指出,食安中心遇上緊急情況時,可在兩個工作天內完成檢測,但平日一般檢測需時19個工作天。而一些本地市民常吃的蔬菜,例如蓮藕和荳芽,現仍未列入有明確規管除害劑最高殘餘含量的附表,只靠「風險評估」作規管,對保障市民的健康或會有影響。

  當局參考公署建議調整

  為盡早截停問題蔬果批次,申訴專員敦促食環署縮短運送檢測樣本的時間,探討需否增撥資料加快檢測;並應參考法典,盡快將蓮藕和荳芽歸類,納入法例附表規管;而20年前制定兼從未更新的《金屬雜質規例》亦須盡早修訂。

  食環署發言人回應指,食安中心去年共檢測約30800個蔬果樣本,整體合格率較高。署方已參考公署建議,加強海路、陸路檢測,並與政府化驗所作彈性處理,盡可能縮短運送蔬果樣本至政府化驗所的時間。修訂《金屬雜質規例》方面,署方早前已於九月初完成三個月公眾諮詢,考慮意見後,將把修訂規例提交予立法會審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