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要讓年輕一代知根知源,對「我是中國人」有更多的認同,從根源杜絕「港獨」滋生
「現在有學者教學生『違法達義』,而我們年輕的時候,所堅信的是守法達義。」步入律師行業長達40多年的劉漢銓,回顧當初選擇法律這條道路時指,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下的香港,根本沒有民主可言,港英政府濫用權力,很多行為都並不合法, 「唯一的制約就是法律」。
懷揣着如此信念,劉漢銓遠赴英國倫敦大學就讀法律系,他說,當時的律師資格只能在英國取得,但學成後還是希望回港執業,言下頗有種「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味道。
批所謂法律學者誤導市民
當年的亂象仍令他記憶猶新,他憶述,港英時代「砌人生豬肉」、「隨便拉人交差」的情況比比皆是,例如一宗搶劫案當中,一人因有前科而又恰巧在案發現場附近,就被抓去當替罪羊,裏面漏洞百出,幾輪盤問就能得出真相, 「但是,很多沒錢請律師的就會被屈打成招。」
劉漢銓指出,回歸後,沒有了港英政府的迫害,香港的法治環境本應更上層樓,但近年情況卻急轉直下。
「以前的人違法後會頭耷耷,會有些愧疚,但現在的人不是,違法還引以為傲,以為自己是公義的化身,問題都推給社會。」
他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一批所謂的法律學者、大狀,用他們法律專業的身份去包裝政治言論,例如『違法達義』,其實根本就不涉及法律,但很容易令市民混淆, 「市民以為學者所言不會有錯,但業界一聽就知道,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對於反對派將宣揚「港獨」形容為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劉漢銓更是不留情面地直斥是包庇「港獨」,故意偷換概念,作出似是而非的言論,其用意在於誤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