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資源領域頻現「中國印記」,釋放出中國在全球資源競爭中重塑格局的重要信號。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接受《大公報》專訪表示,中國的資源產業鏈已從「受制於人」完成「鏈主引領」突圍,根本原因在於中國這些年在技術上開始實現突破、資源需求的轉型、加快貨幣體系創新以及致力於完善全球治理規則。
錢峰表示,在技術突破領域,中國近年來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反向工程與自主創新,正逐漸打破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的困局。在資源需求轉型方面,中國經濟轉型引發全球資源需求結構性遷移,新能源領域成為核心增長極,開始重構全球鐵礦石、銅、鋰等資源的進出口結構,人民幣結算成為重要紐帶。
當前中資礦企正加速全球資源布局,2024年「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海外礦業投資達214億美元,創2013年以來新高。中資礦企面臨更多複合型風險,比如地緣政治風險、市場波動風險、技術合規風險等。錢峰認為,需構建系統性應對框架:主動構建動態風險預警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前預判貿易壁壘、匯率波動等風險;完善彈性合作網絡,推動多元化市場布局;強化合規運營與本土化,嚴格遵守目標國家法律法規;完善應急機制與保險覆蓋,善用金融衍生品對沖風險。\大公報記者任芳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