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十五屆全運會開幕式的璀璨燈光照亮廣州夜空,這座承載着千年商都底蘊與現代都市活力的城市,再次以體育為載體,向外界展示着勃勃生機。「辦賽事就是辦城市」,這句鐫刻在廣州發展歷程中的箴言,在近四十年的大型賽事實踐中不斷被印證。
回溯一九八七年,第六屆全運會的舉辦,為廣州按下城市發展的「加速鍵」。為承辦賽事而興建的天河體育中心,不僅填補了廣州大型專業體育場館的空白,更直接推動城市功能向東延伸。自此,天河路商圈逐步成型,並在短短數十年間發展為廣州的城市新中軸,成為集商業、文化、體育功能於一體的核心區域。
二○○一年九運會的到來,進一步拉開了廣州的城市框架。九運會採取了更具前瞻性的「分散辦賽」模式,首次嘗試將部分賽事延伸至佛山、東莞等周邊城市。這一舉措促進了珠三角地區體育設施的均衡布局,推動廣州朝着「區域聯動型城市」邁進,城市綜合承載力實現飛躍。
二○一○年亞運會的舉辦,更讓廣州迎來了一次全方位的蛻變。廣州啟動了大規模城市更新,新建了廣州塔、海心沙亞運公園等標誌性建築,打通了多條城市快速路,珠江新城在賽事推動下加速崛起。
如今,十五運的聖火再次在廣州點燃。如果說過去注重的是「以辦賽促建設」,那麼這次廣州更着眼於「以辦賽謀長遠」。在辦賽理念上跳出了「為賽建館、賽後閒置」的傳統模式,對老舊場館進行改造升級,使其賽後可快速轉換為市民文體活動場館;在賽事運作上則引入「城市合夥人」計劃,通過搭建平台,為企業提供應用場景,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價值最大化。
近四十年光陰流轉,一場場體育賽事的舉辦,恰似一部城市編年史,記錄着廣州的成長軌跡。十五運的聖火不僅見證着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拚搏與夢想,更將繼續書寫城市建設與體育盛事雙向奔赴、彼此成就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