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劉漢銓認為,香港近年出現的「港獨」思潮,就是對國家主權、安全的公然挑戰,絕不可姑息\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香港要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全國政協常委、前律師會會長劉漢銓近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這對香港是一種提醒。他認為,香港近年出現的「港獨」之禍,就是對國家主權、安全的公然挑戰,絕不可姑息。劉漢銓指出,一方面要通過法律「治標」,對煽動「港獨」及由此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予以嚴肅處理;另一方面通過教育「治本」,讓年輕一代知根知源,對「我是中國人」有更多的認同,從根源打消「港獨」的市場。\大公報記者 文 軒
劉漢銓表示,習近平強調要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對香港是一種提醒。他指出,過去多談「兩制」,少談「一國」,每當談到國家對香港的權力,反對派總是有很大反彈,「但(他們)以為以前不提就代表現在沒有,這是不客觀的」。他強調,基本法既賦予了港人權利,但也陳明了香港對國家的義務,「例如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禁止叛國、分裂等行為,就是香港的一個憲制責任,不立法如何保障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港獨」明顯是分裂國家
「『港獨』明顯是分裂國家,處理這個問題最乾淨利落的辦法就是立法,對分裂國家的行為進行本地立法。」劉漢銓果斷地說。他指出,「港獨」過去之所以能在校園及社會上如此猖獗,就是未有就基本法23條立法之故,「23條立法是香港的憲制責任,不立法不足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及安全。」
劉漢銓又表示,在23條立法之前,香港並非就對「港獨」束手無策。他指出,宣揚「港獨」易涉及煽動性行為,從而擾亂社會治安,香港目前的法例當中,有不少針對煽動叛亂的條文,如《刑事罪行條例》第九條的「煽動意圖」罪等,當局一旦發現有關行為,便應依法嚴肅處理,不能任其滋長。
除了法律治標,劉漢銓認為,更重要的是教育治本,因為法律可以規範人們已經做出來的行為,但在此之前,能夠規範的就是道德和價值觀。「作為中國人,難道你會說損害中國人民族自尊和利益的言論?你不會這麼做。除非你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社會要帶起一股正氣
談到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劉漢銓指着辦公室內一幅近代書法名家陳荊鴻的作品,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抗日時的小故事。他說,在香港淪陷之時,日本駐香港總督慕名青睞陳荊鴻,要求陳書寫「忠君愛國」四個字。陳荊鴻未按要求,卻大筆一揮,寫下「人愛其國,心之所向,願各勉之」幾字,反而令對方折服。「那個時候反抗日本人隨時會有生命危險,陳荊鴻這種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現在的人要是有十之一二,也絕不會講什麼『港獨』。」
劉漢銓認為,教育治本不僅是在學校,還包括家庭和全社會,帶起一股正面的風氣,讓年輕人了解國情,從而撥亂反正,「使年輕人從心底認同國家和民族,知道他是中國人,才是解決『港獨』最根本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