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大研新藥代抗生素治惡菌

時間:2017-09-08 03:15:12來源:大公網

  圖:高一村博士(中)與袁國勇教授(右)發表NP16研發結果,指有望十年發展成藥物\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港大醫學院研發新型抑制劑NP16,可用於治療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醫學界首個以化學遺傳學處理MRSA感染的方法。新抑制劑令人體免疫系統自行清除MRSA細菌,惟其本身無殺菌作用,不會產生耐藥性問題,該研究於第四屆國際感染預防會議上獲得學術創新一等獎。研究團隊期望於三年內在不同動物身上完成前期臨床研究,若研究進度理想,有望於十年內發展成藥物。\大公報記者 湯淩琰

  抗生素濫用已導致多重抗藥性細菌的廣泛傳播,其中包括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本港感染金黃葡萄球菌的病人當中,45%屬於MRSA感染,較英國高出四倍,高於北歐部分地區十倍。他續稱,MRSA感染性較高,死亡率較普通金黃葡萄球菌高,惟抗生素未必能抑制病毒,研究人員一直努力尋找不會引起抗生素耐藥的治療替代方案。

  激發免疫系統自行抗菌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針對超過五萬個不同特性的小分子化合物進行篩選,發現一種名為NP16的合成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葡萄球菌黃素的合成。該黃素能夠抵抗人體免疫力,阻止宿主免疫系統清除致病細菌,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高一村介紹,NP16的特點是不會殺滅細菌,而是降低細菌的侵害能力,使它們更容易被免疫系統清除,因此不會引起耐藥性問題,又可以抑制細菌感染人體,相關的研究概念可應用在其他耐藥性細菌研究,如尿道感染細菌。

  他續稱,將NP16用於小鼠身上,數日內細菌數量顯著下降,沒有產生副作用,未來三年將在不同動物身上完成前期臨床研究,如效果理想,會正式進行臨床實驗,目前雖難以評估藥物成本,但相信不是「天文數字」。

  他又指,目前正積極與商界和政府探討,相信短時間內能將NP16加入藥物發展計劃,若一切順利,十年內可在市面推出有關藥物。

  此項研究是全球首個以化學遺傳學處理MRSA感染的研究,於近期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四屆國際感染預防會議上獲學術創新一等獎。研究結果已於九月在國際權威期刊《mBio》上發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