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訊 夏季流感高峰期,內科病房「迫爆」,內科醫生亦壓力不小。根據醫管局數據,2016年內科醫生數目為1330人,較2011年的1158人,升幅約15%,惟同期內科病人病床住院日數升幅為23%,平均每名醫生要負責15至20名住院病人,合理人數為每名醫生照顧12至15人。香港內科醫學院估計,公營醫療系統缺乏100名內科醫生,希望政府增撥資源,增加內科醫生數目。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昨日流感再殺6人。自5月5日重啟流感監察起,截至昨日,累計錄得409宗成人嚴重個案,289人死亡,18宗兒童嚴重個案,3人死亡。另外,醫管局統計得出,昨日急症室首次急診人數達5905人,內科病房午夜時分佔用率為112%,博愛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病床佔用率分別為125%、123%、121%。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長李錦滔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長李錦滔稱,流感爆發,多間醫院內科病房佔用率超過120%,惟公院急症內科病人轉送內科病房不設上限,環境十分擠迫,其中沙田威爾斯醫院需要額外增加120張病床,相當於3間病房的病床數目。平均每個醫生需照顧15至25名住院病人,高於一名醫生對12至15名病人的合理水平,比例更遠超外國。
醫管局2011年有1158名內科醫生,至2016年增加至1330名內科醫生,升幅為15%。然而同期內科病人病床住院日數升幅為23%,內科病人數目升幅則為22%。李錦滔稱,由此估算,至少增加100名內科醫生,才可追回2011年的水平,惟2011年的醫生數目已較理想水平偏低。他又透露,今年醫管局新增69名內科醫生,然而上一年度有約50名醫生離職,實際只增加19名醫生在內科工作。
工作量大令醫生看病人的時間縮短,醫生受培訓、讀書的時間亦隨之減少。早前有急症科培訓醫生需暫停考試應付醫院工作,李錦滔指內科暫未出現類似情況,但憂慮繁重的工作量會令醫科畢業生抗拒投身內科。他促請政府增撥資源聘請醫生,盡快填補已欠缺的內科醫生人手,同時確保內科醫生有足夠的「受保護時間」,用於培訓,加強專業素質。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長李錦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