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產小孩試瞓「棺材房」 「張床硬倔倔好唔舒服」

時間:2017-07-30 03:15:11來源:大公網

  圖:七歲陳俊嘉(上)和姐姐陳祉瑋體驗「棺材房」,均表示「唔舒服」,自覺現時生活幸福  大公報記者趙凱瑩攝

  【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實習記者周文敏報道:租金高昂,不少基層家庭無奈蝸居在「棺材房」,有團體展出實物大小的「棺材房」,有中產家庭「試瞓」後坦言「好驚訝」,有小學生形容「張床硬倔倔,好唔舒服」,認為這類房屋不應出現在香港。為改善基層住屋問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市區重建局合作,在旺角提供14個空置單位,進行過渡性社區房屋試驗計劃,廉價租給低收入人士。

  親子體驗學珍惜

  海港青年商會、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昨日合辦「家.點光」《燃點希望工程》工作坊,200名義工合力製作福袋,包括太陽能燈、手摺毛巾兔、環保酵素及洗潔精等日常用品,送贈劏房、板間房住戶。社協提供「1:1棺材房」作展覽,讓市民親身感受四面無窗、環境昏暗的劏房居住環境。

  將升讀小學二年級的陳俊嘉與將升讀小學四年級的姐姐陳祉瑋,親身體驗「棺材房」環境後說:「冇枕頭,張床硬倔倔,好唔舒服。」他們家住私樓,小姊弟共住一間房,第一次見到面積僅15平方呎的家,祉瑋說,從未想過香港有人住這種地方,環境擠迫、無冷氣,關門後便與世隔絕,「仲要幾千蚊咁貴,好多人畀唔起。」她認為這類房屋不應該在香港出現。

  四歲半的鍾小朋友看到「棺材房」時十分好奇,跑到下層木板躺着打滾,但無冷氣,覺得太熱,爬起來離開。當媽媽告訴她有人住在這種單位時,她立即搖頭說:「都唔夠放玩具,好慘!」鍾太稱因為覺得現在的小朋友「身在福中不知福」,故此帶孩子來體驗,學會珍惜。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早前提倡由社企經營「合法劏房」,幫助基層家庭改善居住環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市建局合作,承租市建局在旺角豉油街12號的安置大廈的14個空置單位,實用面積介乎370至410平方呎,主打兩房和三房,估計可住逾20戶,部分住戶或需共用廚廁,月租2000至5000元,惟實際戶數仍需由營運團體提議。

  過渡性房屋周內公布

  社聯稱,已邀請有意合作的機構,提交利用有關單位作共住過渡性社會房屋的服務計劃書,嘗試實踐有別於現時住宿服務的計劃,並於下周三舉行簡介會,講解細節。

  市建局回覆稱,數月前已與社聯商討,由社聯及其合作機構推行「過渡性社區房屋」試驗計劃,市建局參照安置單位租金釐定準則,以應課差餉租值50%的租金水平,租給社聯,租約期為兩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