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潮汕茶配老餅弘傳統

時間:2017-07-23 03:15:17來源:大公網

  圖:第二代掌舵人楊子儀說,「潮餅故事多多。」

  潮州人愛喝功夫茶,但茶多傷胃,於是用「茶食」化解。「茶食」在潮汕地區稱為「茶配」,高油高糖,但精緻考究。香港潮州人眾多,生活習慣多保留着祖家傳統。因此,一批具有潮汕特色的茶配店舖應運而生,喜慶日子用於拜神的餅糖糕粿,亦依賴這些商號供應。時代變遷,過去成行成市的潮式餅糖店日漸稀少,到2014年,潮式餅糖糕粿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昔日輝煌,已成追憶。記者幾經查訪,發現在九龍城城南道,仍有一間名為「貴嶼仔」的潮式老餅專門店,一幢三層高的小樓,歷經半世紀風雨,屹立至今。

  大公報記者 郭艷媚(文/圖)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舊時呀,潮州人結婚辦喜事,都嚟呢度買糖、買餅,門口嘅人龍有時去到數十米外的路口,成為城南一景呀!」一名老街坊指着貴嶼仔門口說,城南潮州人成堆,帶旺貴嶼仔生意,老闆推出大量預售券,解決供不應求問題,此營銷手法當年紅極一時。

  早上未到九點半開門時間,貴嶼仔員工已在忙着準備當天的貨品。一陣暴雨過後,店舖門前牆柱上宣傳貴嶼仔歷史的海報,顯得風情萬種,似乎在提醒路人,此處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貴嶼往事尖沙咀來的老字號

  貴嶼仔創辦人楊波先生來自潮州貴嶼鎮,從小喜歡「整餅」。1948年,他學成後來港,於尖沙咀海防道開店創辦了貴嶼和記隆餅家。當年和記隆由楊波與趙鎮鴻合夥,除餅食,還經營糧油雜貨業務。

  1969年海防道拓闊,沿街商舖拆遷,和記隆就此搬到九龍城城南道59號,同時放棄糧油雜貨業務,主力經營潮州餅食。海防道豎立招牌亦搬到現址,高高懸掛至今。

  「哎呀唔好意思,呢度不招呼客人,請到樓下等開門再說。」在店舖右邊,有一條天梯般的樓梯,令人望而生畏。記者拾級而上,爬完66級台階,到了三樓辦公室敲門,一位戴眼鏡的先生笑着擋客。後來才知道,這是該店的規矩:不同等級的人到不同的工作區,包括辦公和生產場所,無關人員不得擅入,為的是保護商業機密。

  記者只好回到樓下,這時店舖已經開門,剛才那位在樓上的戴眼鏡的先生好快出現在面前,原來他就是楊波先生的兒子楊子儀,也就是現在貴嶼仔的老闆。

  潮餅故事多「朥餅」傳遞消息

  楊子儀說,「潮餅故事多多。」例如「朥餅」興於宋末,當年元兵攻進潮州城,百姓在八月十五中秋那天,以「朥餅」為暗號傳遞消息,約定按照鄉俗拜完月娘請元兵吃朥餅時,一齊痛殺元兵。結果,一夜之間元兵全被趕跑。至於楊子儀祖籍貴嶼出產的貴嶼朥餅,名氣也很響,始創於明末清初,當時貴嶼還是大量船舶進出的繁華港口。

  楊先生顯然有備而來,他打開微型錄音機站着接受訪問,娓娓道來,舉手投足間盡顯其是謹慎務實之人。從介紹產品講到現代經營推廣和多元化發展,包括適應時代潮流,開設網上商店,但當記者問及網購所佔銷售比例,他又笑道:「喔,呢個係商業秘密,唔講得!」

  環顧不大的店舖,售賣的糖、餅、糕及包點種類上百種,很多是節日必備的甜品小吃,有賀年糖金筍、糖蓮藕等糖果,也有白皮綠豆沙餅、米潤糖、老媽糕、欖仁齋糕、桃粿、鼠麴粿、石榴粿等,這些也是潮州人祭祀拜神時供奉的傳統小食。櫥窗內那些五顏六色的與其說是食品,不如說是工藝品,大豬頭花生糖、牽着紅繩的新娘新郎餅、用糯米粉製成的魚蝦蟹貝齋五牲等等,應有盡有。

  問及生產工藝,楊先生又謹慎起來,稱作坊無人開工,但最終還是允許入內參觀。楊子儀自稱天生餅迷,三歲起喜歡造餅,前前後後,總共跟過數十位師傅。談到造餅秘訣,他笑道:「老師傅即使對我都唔係咁肯講,深怕教識徒弟無咗師傅,佢哋不用儀器量化,但心中有數。有次,我偷偷發現到年紀大咗嘅師傅,做做下唔記得喇就偷偷哋從口袋攞對數簿出來睇!」

  對數簿心中有數的科學

  原來,潮式餅糖製作秘訣老一代會用這種對數簿方式傳承下去,簿上記錄了師傅們反覆研究的配方和數據,這種「心中有數」,貌似靠估,其實亦有科學。

  楊子儀說自己九歲學識造餅。十五歲時,學歷只有中一程度的他,全職踏上造餅之路。與前輩們不同之處在於,他更講究科學,曾經用一個月時間調製一種水晶包,試驗不同食材的物理反應,被朋友稱為「科學怪人」。貴嶼仔所造的餅食,不少是楊子儀參考其他的製成品,反覆試驗而成。為了保密,他做實驗時,所有人都要迴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