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機械人不敵港隊羽毛球代表

時間:2017-07-02 17:07:53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7月2日訊(記者楊州)科技展今日最大焦點「人機羽毛球打戰」,4名香港青少年羽毛球代表隊成員對戰羽毛球機械人,先後進行單打和男單、女單及混雙三場比賽,最終由港隊大獲全勝。有球手表示,機械人的反應速度很快,但是身高「蝕底」,亦難以做出「刁鑽」的殺球,期待機械人可進步至與人對戰的水平。研發團隊表示,正研究機器學習,爭取2025年能夠擊敗專業球手。

  羽毛球機械人正在與港隊代表陳廷澤及楊芯宜進行混雙賽。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這款羽毛球機械人外觀黑黃相間,身體裝有滑軌式揮拍支架與機械運動底盤,以及背部一個羽毛球拍,智能裝置則配備自主定位系統和兩個感應器,讓機械人既能捕捉高速移動的羽毛球,且於1秒內作出相應的揮拍動作。負責團體的電子科技大學荷福研究院副院長駱德淵表示,機械人通過雙目視覺去識別羽毛球的運動軌跡,預測落點,通過藍牙通信,將羽毛球的落點告知運動系統,機械人就會提前運動到羽毛球將要落地的位置。

  羽毛球機械人的整體外觀。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駱德淵稱,機械人目前以編程為主,正研發機器學習,使它能夠掌握人打球的習慣,慢慢強化其能力,同時要優化它的移動速度,縮短它的系統反應與移動揮拍的延遲時間,相信2025年能夠擊敗專業球手。

  與機械人對戰的港隊球手分別有男單為李澤偉、女單為周景苓,混雙則為陳廷澤及楊芯宜。李澤偉表示,機械人的接球能力不錯,但相較人類難以揮出有威脅性的殺球。楊芯宜則稱,機械人的速度和技巧不錯,不過它身高較矮,主動球的發揮受限。陳廷澤認為,機械人可用於培養普通人學羽毛球,但訓練專業球手目前能力仍不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