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醫院爆出「開漏藥」醫療事故,或是鄧桂思急性肝衰竭需換肝的「元兇」!聯合醫院昨日承認,鄧桂思因腎炎兩度覆診,兩位年資10年的專科醫生先後處方類固醇,均「睇漏」其為乙肝帶菌者,而未有同時處方護肝的抗病毒藥物,或導致她急性肝衰竭。院方並承認「遲咗」通知鄧的家屬,雖上月六日已發現事故,但近兩星期在家屬追問下,翌日才呈報醫管局,然後通知家屬。聯合醫院高層就事故鞠躬致歉。一度想捐肝救母的Michelle稱,對事件感到震驚,批評院方將家屬「蒙在鼓裏」。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對事件感到非常遺憾,並稱昨日才知悉事故詳情。\大公報記者 孫凌奕
43歲的鄧桂思早前兩度進行換肝手術,至今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仍然危殆。她的肝臟功能雖恢復良好,但肺部受真菌感染,需要使用人工肺幫助呼吸。
兩醫生未處方抗藥護肝
聯合醫院行政總監徐德義昨日公布醫療事故時稱,鄧桂思於去年七月,因為高血壓前往聯合醫院腎科診所求診,入院檢查確診患甲型免疫球蛋白腎病,需接受藥物治療。她出院後獲安排到該院腎科專科門診跟進,並於今年1月20日首次覆診,發現療效不理想,遂獲醫生處方高劑量的類固醇藥物「潑尼松龍」,但未獲同時處方抗病毒藥物護肝。她於2月17日再覆診,醫生發現其腎炎好轉,降低類固醇藥物劑量,但也無處方抗病毒藥物,她當時的肝功能未有異常。
4月1日,鄧桂思因黃疸及輕度出血,到聯合醫院急症室求診,血液化驗結果顯示有急性肝炎跡象,她獲安排入內科病房,才首次獲處方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但她的肝功能持續惡化,4月5日轉介瑪麗醫院接受肝臟移植評估。徐德義稱,翻查資料顯示,鄧自2008年的醫療紀錄已寫明她是乙肝病毒帶菌者。
聯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龔金毅透露,鄧兩次覆診時,負責處方藥物的兩名專科醫生均有10年專科經驗,目前繼續工作,是否需停職則有待調查委員會完成報告後決定。
根據醫管局的嚴重醫療事件呈報政策,就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及重要風險事件,公立醫院須在24小時內,透過醫療事故匯報系統呈報醫管局總辦事處。
不過,聯合醫院於上月六日翻查鄧桂思病歷發現「開漏藥」後,直至上月19日,鄧桂思家屬查詢其病歷後,院方才於翌日向醫管局總辦事處交代事件,並於上月21日回覆家屬,本月八日正式成立調查委員會。徐德義承認,院方交代事件上「遲咗」,且與家屬溝通不足,並為此鞠躬致歉。
高永文:非常遺憾
聯合醫院公布事件後,高永文會見傳媒時表示感到非常遺憾,並稱他是於上周末初步知道該宗醫療事故,但詳情是於昨日院方公布後才知道。他強調以現時的醫學標準,病人若是乙肝帶菌者,又因另外疾病,需處方高劑量的類固醇或激素類等可能壓抑免疫系統的藥物時,醫生一定考慮處方預防性的抗病毒藥物。他稱最關注鄧桂思現時病情,而醫管局須深入及獨立調查事件,詳細研究醫院責任及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