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份最新發表的「發展香港夜經濟研究報告」,提出將旅遊業結合本地特色市集和美食元素,讓旅客獲得更完整「港味」體驗,以發揮「夜經濟」最大效益,當中有七大建議,包括訂立夜消費鼓勵性政策,及從制度及政策上鬆綁。
港人對「夜經濟」並不陌生,過去街頭的「平民夜總會」,今日已成為上一代的「集體回憶」。「夜經濟」受制於土地使用、噪音、衞生等因素,日漸式微,僅剩下廟街、女人街(通菜街、花園街、西洋菜南街)一帶,但早已變味,再也不是昔日的「平民夜總會」。
反觀內地各大城市,在政府主導及協調之下,很多都有以「夜經濟」為主題的街道或區域,熱熱鬧鬧的氣氛,多彩多姿的商業活動,吸引當地居民及遊客前往觀光消費。
近年政府不遺餘力推動「夜經濟」,但進展與目標仍是有一定距離。「夜經濟」要成功,關鍵是「拆牆鬆綁」及創新思維,善用地區及周邊環境特色優勢,不妨在條件成熟的地區,以先行先試方式推動「夜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