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民族團結/蒙古族姑娘架起民族間情感橋樑

時間:2025-09-10 05:02:41來源:大公报

  圖:蒙港學子聆聽講解員講述草原母親都貴瑪的感人故事,都貴瑪用生命守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一個冬夜,內蒙古四子王旗的草原被暴風雪籠罩,都貴瑪騎着一匹瘦馬在雪地裏艱難前行,她用自己的身體和厚厚的皮襖,將一個發着高燒、氣息奄奄的嬰兒裹在懷裏。那一年,她才19歲。懷裏的孩子不是她的親骨肉,而是她負責照料的28名上海孤兒之一。為了給這個生命垂危的孩子尋醫,她冒着被凍僵和被狼群圍攻的巨大風險,深夜騎馬趕往幾十里外的衞生所。那一刻,這個年輕的蒙古族姑娘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必須救活這個孩子。這個信念,她堅守了一生。

  那個年代草原並不富裕,都貴瑪記得,當她帶着28個孩子到福利院時,左鄰右舍的牧民都騎着馬趕來,你帶五斤炒米、我送兩隻羊,把蒙古包擠得滿滿當當。那一刻,蒙古語、漢語、達斡爾語交織在一起,卻沒有任何隔閡。

  都貴瑪的事跡,遠不止於一位母親的無私奉獻,它更是一首民族團結的讚歌。她是一位蒙古族女性,她撫養的孩子們絕大多數是來自上海的漢族孤兒。在她的愛心滋養下,這些「國家的孩子」不僅擁有了健康的身體,更在心靈深處種下了民族交融的種子。他們學會了說蒙古語,習慣了喝奶茶、吃手把肉,成為了地道的草原兒女。無論走多遠,他們始終記得草原上的「額吉」。

  這種超越血緣、地域和民族的大愛,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深刻內涵。都貴瑪不僅救護了28個孩子,更在不同民族之間架起了一座堅不可摧的情感橋樑,為我國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巨大的貢獻。她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投身於民族團結事業,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生動的教材。\大公報實習記者郭佳欣、林佳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