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2030+》專題展覽設於中環展城館,共錄得約二萬名參觀人次
【大公報訊】為期六個月的《香港2030+:跨越香港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公眾諮詢今日結束,發展局局長馬紹祥昨日發表網誌稱,至今收到超過4000份意見書,政府將委託學術研究機構撰寫獨立意見分析顧問報告。政府並正在或即將進行三項涉及運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研究及評估,整項《香港2030+》研究目標在明年完成。
馬紹祥稱,政府十分重視今次諮詢,過去六個月共舉辦或參與了250多場不同形式和規模的公眾參與活動,包括30多場以年輕人為主的活動,務求多渠道聽取各方意見,直接接觸人數估計超過一萬人。
他稱留意到相當多人認同需妥善回應雙老化問題,即人口及樓宇老化,期望落實可提升宜居度和生活空間的具體措施;不少人希望政府解決「上樓」、「上車」、租金貴等切身問題,改善居住環境;有人特別關心香港如何透過空間規劃,創造產業發展機遇,培訓及吸引各行業的專業人才;有人支持善用珍貴土地資源和創造容量,以應付香港未來挑戰和不時之需;同時有人對土地發展規劃、大型基建項目和策略增長區的需要、選址、規模和發展模式表達關注、疑慮甚至質疑。
他透露,政府正在或即將進行「運輸與土地用途評估─可行性研究」、「策略性環境評估」及「可持續發展評估」,整項《香港2030+》研究目標在2018年完成。他期望社會求同存異,制定策略,提升生活質素,令「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願景「可望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