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長官梁振英下周三將率團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三日,了解廣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及珠海等六個城市的基建、城市發展及定位等。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表示,在大灣區規劃之下,香港要和各城市「錯位發展」,實現優勢互補,避免惡性競爭,香港、廣東和澳門會在今年內與國家發改委完成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工作,並將規劃報告提交國務院審批,再由中央研究下一步的政策配合。/大公報記者 朱晉科
據了解,考察團將於下周三開展為期三日行程,先後到訪廣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及珠海等六個城市,了解各市在基礎建設、城市規劃和創新科技等方面的最新發展,並與省市領導人會面。代表團有30多人,陪同梁振英出訪的政府官員包括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發展局局長馬紹祥、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梁敬國,還有行會成員鄭耀棠、林健鋒、葉國謙,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詹伯樂以及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黃友嘉、李秀恆等。
帶領區內經濟 提升港發展
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上與國家發改委有對口溝通的譚志源說,發改委希望將大灣區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城市群,由香港做龍頭,發揮香港在國際化、制度、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帶領區內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同時提升香港的發展空間。
他又說,香港會按照「一國兩制」的原則,以及「十三五」規劃內《港澳專章》確立的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定位,今年內與國家發改委及廣東、澳門政府完成大灣區的規劃,並交由國務院審批,中央下一步會有政策配合。
發揮不同功能 免惡性競爭
譚志源指,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提升到國家三大戰略之一,跟京津冀和長三角戰略經濟帶看齊,在大灣區規劃之下,本港需要跟其他九個內地城市和澳門特區,達至「錯位發展」,發揮不同功能,避免惡性競爭,例如要加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在海上貨運上,香港因為成本上升等原因,貨運量會被深圳和廣州等港口取代,所以要改向高增值發展,例如發展海事相關的保險、租賃和法律服務。譚志源又說,在與發改委商討中,特別提到粵語在大灣區發展中的貢獻,例如可以作音樂和電影等文化產業發展,以及在聯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華僑、加強民心相通方面發揮作用。